各國為何怕德軍長柄手榴彈? 甩得遠是一個, 還有另外兩個原因

現如今世界各國軍事設備中,長柄手榴彈基本上已經不見了蹤影,大部分都被卵形手榴彈給取代了,事實上從長柄到卵形發展,無疑是符合時代的需求的,但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長柄手榴彈曾經一度給戰場上士兵造成很大的恐慌,用過的人都說好,尤其是二戰時期德軍在戰場上,盟軍對德軍手榴彈可以說是到了很怕的地步。

其實長柄手榴彈最早就是由德軍在一戰中最先使用的,當時被命名為M18式手榴彈,這種手榴彈裝備到部隊中的時候,受到了德軍前線士兵的喜歡,因為他扔得遠,而且還扔的準,即便是士兵距離幾十米開外,但也仍然能精準的直中目標,而且在設計上威力也十分大,能夠輕鬆破開敵人的工事防禦,破壞雷區和鐵絲網。

當然一戰時期的陣地戰中,士兵所使用的武器還很簡陋,尤其是坦克這樣一種武器還並未大規模的裝備,即便是英軍裝備的坦克,也很難擋住德軍一枚手榴彈的威力,不過要說起來,M18也並非是沒有缺點,首先他引信很長,引爆十分慢,如果距離很近的情況下,在扔出手榴彈以後,有很大幾率敵人會扔回來。

所以二戰爆發前,德國軍事工業就對這種手雷進行了改變,縮短了引信時間,這種手雷被命名為M24,這種手雷一直用到了二戰末期,如果不是因為德國在戰爭後期軍事資源匱乏,他所發揮的威力還更大。

說到底這種手榴彈不僅甩的遠,而且在作戰中,他的威力也很大,尤其是還能夠集束,這樣能夠把六七枚手雷都集束在一起,除了對部分重型坦克有些捉襟見肘以外,基本上對一些小型的碉堡乃至裝甲車,手榴彈基本上可以說是好處多多,兩次世界大戰,前方士兵手榴彈消耗的數量都很大,後方往往都是以10萬為單位補充。

這就要說到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運輸相對方便也安全,單兵佩戴的話一個人能帶六枚,而一個彈藥箱能夠裝14枚一個小盒子,一個士兵拎起來就能走,而且安全的就是,他的爆破部分十分安全,如果後方引信沒有拉開的話,那麼即便是拿手雷當作錘子,也不會引爆他,至今也還有不少二戰遺留下來的手榴彈,被誤當作小錘子使用,也沒有引爆的先例。

我國對手榴彈更是情有獨鍾,畢竟我們抗戰時候不像是德軍那樣有反坦克炮等重武器,一般在攻堅的時候,只能依賴手榴彈,就連後來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軍,也十分懼怕,一度拒絕與八路軍短兵相接,就是怕挨手榴彈的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