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加油站整體競爭態勢分析

山東加油站整體競爭態勢分析

山東市場加油站大約12000餘座,民營加油站數量約7000餘座,加油站數量居全國第一,其發展演化過程非常具有代表意義。在早期,大約2010年前,當時的山東成品油市場仍然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的控制之下。當時兩大集團無論從品牌、價格、質量、口碑、位置等方面都處於絕對的優勢。當時的市場競爭情況下,兩大集團的加油站在國有品牌的光環籠罩下,掌控者市場的絕對定價權,同時質量和口碑都得到市場的普遍認可,當然在市場競爭較為平和的情況下“服務”這一因素顯得並不突出。那時的市場價格體系基本是石油、石化兩大集團的加油站執行發改委公佈的到位價,廣大民營加油站相對優惠4毛錢至5毛錢左右。雖然存在一定的價差優勢,然後當時民營加油站普遍在消費者中的口碑並不好。

隨著2010年的到來,山東成品油市場迎來了一位世界級的攪局者——殼牌石油公司。2010年11月份,山東殼牌石油有限公司在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註冊資金2個億。殼牌石油進入山東市場後,在其市場開拓階段憑藉資本優勢謀求快速擴張的策略直接大幅推高了加油站的市場開發行情。隨後,經過殼牌精心改造裝扮的加油站陸續投入運營。進入市場初期,為了迅速打開局面,佔領市場,殼牌同樣選擇了最為快速有效的價格策略,當時的殼牌加油站開業後直接降價5毛錢左右,直逼當時廣大民營加油站價格底線。雖然當時殼牌加油站剛剛進入山東市場,然而消費者對於殼牌並不陌生。因為殼牌潤滑油等產品的廣告宣傳,殼牌早就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國際高端的品牌形象,其品牌影響力並不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之下。品牌影響力、低價促銷加之殼牌加油站投運後所展現出來的一流的硬件設施外在表現,確實是讓人眼前一亮並迅速贏得了大批消費者的青睞。可以說,殼牌的加入以及其奉行的市場開發以及產品銷售價格策略成為了引燃山東成品油市場的導火索。

2010年之後的山東成品油市場,特別是到了2013年之後,除了殼牌,東明、京博、萬通、富海、海科、清源、昌邑等煉廠逐漸在成品油零食終端市場發力。同時,中海新能源、中海日升、青島金盾、濟南中惠澤、淄博邁可森能源等一大批民營資本連鎖品牌在各自的區域開始嶄露頭角。除此以外,成品油市場傳統民間資本聯盟大佬福建幫以及山東民間資本聯盟新貴德州慶雲幫市場份額與日俱增。

著各方資本的進入,山東的成品油市場競爭日益進入白熱化。由於各方勢力對現存民營加油站終端的爭奪進一步推高了加油站的開發成本。當前的加油站合作估值均處於高位,導致無論是收購還是租賃經營都將面臨較高的運營成本,因此也推高了經營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