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谈谈草书

七律庆贺南菁中学135周年

大江日夜动弦歌,乐育英才业绩多。

莫作调人求实事,敢开风气啟先河。

楼台新建精神永,师长勤教玉石磨。

不忘初心重原创,中流砥柱立漩涡。
(南菁书院时期黄以周山长训言“实事求是,莫作调人”。)

沈鹏:谈谈草书

沈鹏书法

谈谈草书

文 / 沈鹏

草书分章草与今草。章草的创造时间,有的说秦代,有的说汉代,现在多数学者认为草书创造者是秦汉之际的一般群众。因为隶书不便在短时间内写成,于是把隶书分解拆散,逐渐加以规范化、美化,就成为章草。章草因是隶书的草定,所以保留着隶书的结体以及所谓“蚕头”“燕尾”等笔画形迹,章草的每个字独立不连写,只要看《急就章》就可以明了。

现在常见的草书是今草,相传为后汉张芝所创。从风格来看,可以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可以后汉张芝与唐代张旭、怀素为代表。所谓“狂草”,起伏很大,上字与下字相连,行与行的间隔打破。张旭传世墨迹有《草书古诗四帖》,怀素传世有《自叙》《苦笋》《论书》等帖。

一种可以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王羲之的书法,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所喜爱,称赞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被推崇到“书圣”的地位,代表作品草书有《十七帖》《初月》帖等,行书有《姨母》《奉桔》《丧乱》《孔侍中》等帖。王献之是羲之第七子,继承父风并有创新,《鸭头丸》帖是他的代表作品。

一种可以陈、隋间(公元 5-6 世纪)智永和尚为代表。智永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传说曾 40 年不下楼,写《真草千字文)800 本(一行真书,一行草书)。孙过庭的《书谱》是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通篇以草明 . 王宠章草《急就章》(局部)体书写,在草书中有重要地位。

沈鹏:谈谈草书

明 . 王宠章草《急就章》(局部)

前人谈论书法,曾说“书凡两种:篆、分、真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艺概》)草书的特点,概括说来就是“简”和“动”二字。苏东坡曾说“真如立,行如走,草如奔”,不同类型的草书,其运动感也不完全一样。上面列举的三种草书类型,倘把作品并排在一起作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到第一种类型笔画最简,动势最大;第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的动势依次递减,结体比较平稳,字与字间没有引带,不相连接。有人认为初学草书的人从孙过庭《书谐》、智永《千字文》入手比较稳妥,张旭、怀素的狂草可待功力较深时再进行练习,这个意见是一种经验之谈,可作参考。

沈鹏:谈谈草书

《沈鹏书庄子》

草书变化方法很多,有关草书简化原则,可以参看于右任编的《标准草书》一书,是解放前出版的,现已再版。但笔者以为草书的简化不必单一,失去了书法的丰富性。

沈鹏:谈谈草书

唐·孙过庭《书谱》(局部)

熟记草书字形和掌握草书简化规律,对学写草书无疑是必须的。但仅做到这点还不够。因为草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不仅是符号而已。熟知草书写法还不一定写好草书,如要写好草书,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草书在艺术上的特点。前面说过草书是简而动者,掌握草书的运动感很重要。而运动又应当是有节奏的运动,所以草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相关连。《草诀百韵歌》写道:“草圣最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草书的笔法变化最多,清代刘熙载说:“草书之笔画,要无一笔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前面说的“龙蛇竞笔端”可以理解为:书法家在书写草书时,篆、隶、真各种书体的笔意都聚集笔端,形成飞动之势。这话很深刻。

沈鹏:谈谈草书

东晋·王献之《鸭头丸帖》(局部)

写草书,细微处是必须注意的,否则容易空虚浮滑;另一方面,如果只注意细微处不注重体势,应当说是更大的缺点。那样就使作品呆板、僵硬,缺乏生气。明代宋曹有一段话:“作行草书须以劲利取势,以灵转取致……无非要生动,要脱化。”举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笔法劲利内含、行气贯注,转折处灵活,又能控制笔力,好比骑自行车,转弯时既灵活又能牢牢把握车把。书写时为了取势,书写前要胸有成竹,凝神屏气,落笔遒劲有力、不犹豫,不改笔,写得不好宁肯重新写过,也不在书写时举棋不定,行笔呆滞无力或战栗。为了使书写作品富于韵致,草书在转折、牵引处特别要紧。一般说来要灵活、婉转,有时细如游丝,有时若断还连而气仍贯注。这对于加强草书的体势(运动感、节奏感)十分重要。孙过庭曾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意思说草书如果“使转”处理不好就不成为草书,可见“使转”在草书书写中有多么重要。

沈鹏:谈谈草书

东晋·王羲之《远宦帖》(局部)

为了加强体势,草书最讲究变化,以下从用笔与结构两方面谈。


用笔方面:包括正确提顿、缓急、轻重、中锋偏锋等对立统一的因素。提顿与轻重相关连,提笔轻,顿笔重。缓与急相辅相成,不能一味的快或慢。当快时要快,当缓慢时要缓慢。快与慢交替运用。还有用墨的浓淡干湿,也应有变化。淡墨与浓书家的风格不同,有的侧重用偏锋,有的侧重用中锋。纯用一种的比较少,容易使风格单调,常常是交替使用。

结构方面:攲与正相反而相成。字的上与下、左与右在不齐整中求齐整,在不平衡中求平衡。疏与密的搭配也要讲究,从前有人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能容针”,用极夸张的语言,说明疏密变化关系。此处举本人写的萨都剌《满江红》为例,书写时不十分注意行间的齐整,每个字不断打破平衡而又达到全局的平衡,大小、轻重参差。

章法方面:重体势就要重章法,把一幅字看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整体。字的大小参差,行间的避让枯荣,布局的虚实轻重,都要着眼全局,同时小处也不轻易放过。当代毛泽东的草书就是非常重章法的,看他写的草字,全局在胸,运用自如,似乎随笔一挥而就,达到很高的境界。

草书的结构,贵在通灵超脱。书写中有时笔与笔交叉形成圈眼,如圈眼过多易使人感到俗气生厌。再是有的字没有骨力。唐太宗李世民批评“行行如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圆而无骨,就是针对那种笔力软弱,扭结纠连的草书而言。草书要有气势,但不等于浮华;要朴素但又不等于呆板。此中道理可以逐步自己体会。

沈鹏:谈谈草书

沈鹏;别署介居主,著名书法家、诗人、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首批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

一九三一年出生于江苏江阴一个教师家庭,先后就读于城南小学(外祖父王逸旦捐资首创)、南菁中学(外叔公王心农曾任校长)。十五岁时发起创办文学刊物《曙光》并任主编。十七岁入大学攻读文学,投身爱国学生运动,后转学新闻(新华社新闻训练班)。十九岁起,长年从事美术编辑出版工作,同时撰写评论。四十岁以后投入诗词、书法创作。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现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院长、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并兼任多种社会职务。

书法精行草,善隶楷,老年致力于书法高研人才培养,制定并贯彻“十六字方针”(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提出中国书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古典诗词创作发表达千首,撰写评论文章约二百篇。先后出版诗词选集《三馀吟草》《三馀续吟》《三馀再吟》《三馀笺韵》《三贤集》(参选一百首),评论文集《书画论评》《沈鹏书画谈》《沈鹏书画续谈》《书法本体与多元》及各类书法作品集《古诗十九首》《徐霞客歌》等五十余种。荣获“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造型艺术成就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全国第三届华夏诗词奖”荣誉奖、“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中华诗词”荣誉奖、联合国 Academy“世界和平艺术大奖”等,并获得“十大感动诗网人物”“编辑名家”“爱心大使”“中国十大慈善家”“中国十大魅力英才”等荣誉称号。热心公益事业,捐献家乡全部房产,设立四处基金会。长期大量捐款,向五处捐赠个人优秀作品以及捐赠名人字画、文物等。

沈鹏:谈谈草书

推广艺术新势力 | 主攻学术·引领收藏·私人定制

严禁图片运营商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