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省属县用专家在遂昌 群众家门口看上专家号

全国首创!“省属县用”专家下派 遂昌群众家门口看上省里专家号

阅读提示

本网讯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专家服务,真是太好了!”近日,在遂昌县人民医院,刚做完“无痛胃镜+肠镜”的市民朱先生,连声向浙大二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佳敏道谢。“以前看省里的专家要到杭州去,但号难求、队难排,来回跑麻烦。现在省专家下派到到县里,方便了我们老百姓。”

朱先生的案例是“健康遂昌”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遂昌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县人民医院牵手浙大二院,在全国首创医卫人才“省属县用”,创造性助推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不出县,享受省级医疗服务

作为首批“省属县用”下派专家,陈佳敏要在遂昌县人民医院工作2年。8个月来,他已圈到了不少忠实“粉丝”。“一天不下5例内镜操作。”他说,能为遂昌人民健康多尽点力,忙点也值了。

陈佳敏的到来,源于2018年底,遂昌县人民医院与浙大二院在2015年以来“双下沉、两提升”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实行全国首创、全省唯一的医卫人才“省属县用”机制试点工作。浙大二院根据遂昌县人民医院的学科需求,按浙大二院的标准招录相应学科的人员,每年持续下派与招录人数同等数量的该学科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至遂昌县人民医院工作。这些下派专家“管”在省级医院,“用”在县级医院,长则2年,短则半年。

在下派专家的帮扶下,如今,遂昌县人民医院建成“省属县用”消化外科诊疗中心、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和关节病诊治中心等三大中心,填补了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单髁置换术等10余项县内医疗技术空白。以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为例,平均节省外出诊疗成本近两成。医院“三大中心”业务量增加30%以上,10项高难度手术首次在县级医院开展。

不出门,轻松提升医疗水平

医疗卫生人才“省属县用”,不仅为县域百姓带来了好的医疗技术,还通过“精准下沉”“精准帮扶”,把一些医疗技术及治疗规范带到县级医院。

江梦月是遂昌县人民医院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医生,之前她只会做简单胃镜,肠镜也做不来。而现在,胃镜技术比原来娴熟许多,肠镜也慢慢上手,一般的肠镜、很小的息肉镜下摘除都可以单独完成。江梦月坦言,这全靠陈佳敏帮助。“他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业务培训、疑难病例讨论,每周都有MDT(学科会诊),帮助我们‘进修’。”

和陈佳敏一样,浙大二院下派专家经常组织开展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手术演示等,带动该院相应学科向高、精、尖发展。至目前,三大中心的省专家共“传、帮、带”50余人,其中10余人成长为该院业务骨干。

“现在买药也是既方便又省力。”马先生家住王村口镇,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他说,以前他每月要花一天时间到县城买瑞格列奈片,现在直接在镇卫生院就能买到。

这个变化,源于今年3月开展的医共体建设,即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对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实行县乡统一药品目录,厄贝沙坦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438个品规药下基层,方便了在乡镇居住的慢性病患者看病买药。

为了让乡镇卫生院能更好地服务百姓,遂昌县人民医院设立专家坐诊帮扶乡镇卫生院机制,至目前,共下派专家268人次。结合主题教育,该院又制定卫生院绩效考核、院长年薪制、医共体职称评聘等13项制度,从根本上转变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作风,激发形成“比服务、比技术”的干事激情。同时把病人看病“均次费用”纳入绩效考核,着力控制群众看病费用。

随着遂昌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提升,逐步改变了过去“小病也往县城跑”的窘境。据统计,今年以来,遂昌县人民医院医共体11家分院(卫生院)业务总收入同比提升17%,接诊量同比提升了6%。(来源:处州晚报 记者 蓝倞 通讯员 吴焱 陈国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