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史学家,二十四史有4部是他编的,70岁含恨而死

公元前108年,汉朝太史令司马谈去世,汉武帝任命他的儿子司马迁接任太史令一职,司马迁“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成为中国史书中的典范,此后,从《史记》,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明史》,合计24部纪传体通史,被史学界称为“二十四史”。从西汉到清朝近2000年的时间内,这24部鸿篇巨著,被称为中国的“国史”。司马迁等史学家固然伟大,但素不知,这24部史书中,有4部由同一个人编纂,此人却很少被人知道,他就是危素。

中国最牛史学家,二十四史有4部是他编的,70岁含恨而死

危素,字太仆,江西金溪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一生经历元朝、明朝两个朝代,学识渊博,堪称一代“文宗”。危素4岁读书,15岁的时候便广交天下文人学士,元朝至正元年,38岁的危素被元朝重用,负责组织人手编纂史书,危素夜以继日,顺利完成了《宋史》《辽史》《金史》三部史书,但因为蒙古人不愿意将史书上载入汉人的名字,所以这三部史书的署名作者都是脱脱。脱脱身为元朝宰相,根本无暇编撰史书,实际上,只是把危素的功劳抢去了而已。但危素不在意署名问题,因此很少有人知道,这三部史书实际的编撰人名叫危素。

中国最牛史学家,二十四史有4部是他编的,70岁含恨而死

因为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危素在元朝虽然身居要职,但却不被信任,危素想写一本元朝宫廷后妃的传记,因为没有素材,但元顺帝又不肯给他提供方便,因此危素只能用自己的俸禄来贿赂宦官,让宦官来帮他打探情报。下图为危素的书法:

中国最牛史学家,二十四史有4部是他编的,70岁含恨而死

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公元1368年(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派徐达(下图)、常遇春攻打大都(北京),元顺帝惊慌逃走。此时,危素正在一座寺院里,打算投井自杀,但被和尚劝阻。《明史纪事本末》云:

​​八月二日,徐达等进师元都……学士危素寓僧寺,亦欲赴井,一僧止之曰:“公死,亡国史也。”

中国最牛史学家,二十四史有4部是他编的,70岁含恨而死

于是,危素前往见徐达,徐达早闻危素之名,善待危素,在危素的建议下,徐达保留了元朝大部分的国史史料,包括十分珍贵的《元实录》,为后来编撰元史打下基础。徐达将危素带回南京后,朱元璋任命危素为翰林侍讲,和宋濂一起编纂《元史》。

宋濂是明初大儒,又是朱元璋的旧臣,同时兼任太子朱标的老师,是文坛领袖。所以《元史》的署名作者是宋濂,实际上元朝的大多史料,都是危素整理和编撰的。也就是说,二十四史中的《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这4部史书,都出自危素之手。估计太史公司马迁泉下有知,也自叹不如。可惜的是,危素却没有机会在书中留下姓名,因此,历史上的危素,鲜为人知。

中国最牛史学家,二十四史有4部是他编的,70岁含恨而死

危素在明朝为官期间,朱元璋多次召见危素,和他探讨元朝的兴亡原因,朱元璋还赐危素一辆小车,让他可以乘车入宫,这是非常高的待遇。但不久后,危素被御史王著弹劾,说他是亡国之臣,不宜重用,其他御史也群起而攻之。而危素也在朱元璋面前自称“老臣”,让朱元璋十分不爽,危素最终被贬到和县,和县有一座余阙庙,余阙是元朝的忠臣,朱元璋让危素为余阙守庙,实际上是变相的讽刺危素,危素饱读诗书,无法承受侮辱,当年病逝,含恨而终,享年70岁。

中国最牛史学家,二十四史有4部是他编的,70岁含恨而死

危素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人,在书法、诗词、散文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在中国史学界,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此等人物,值得后人知晓,值得后人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