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音樂,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你是否有在小時候被父母帶去上音樂課的經驗? 或許當時你的心裡一點都不想去、一點都不喜歡練習、甚至無數次跟他們鬧過彆扭。但現在,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感謝父母當時讓我們學音樂。


為什麼越來越多明星、名人的孩子都在學音樂?

因為將來孩子們的競爭,

不僅僅只是文化課高低的競爭,而是氣質、情商綜合能力的體現。

讓孩子用音樂來表現自己,是一個很好展示自己的途徑——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音樂,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黃磊女兒多多、郭濤兒子石頭在學鋼琴、玩吉他。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音樂,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陸毅女兒貝爾、田亮女兒Cindy同樣學起了鋼琴。

“黃磊式”教育方式


以為只看到了一個因為染髮上熱搜的黃多多,很多人羨慕黃磊家的教育方式。

黃多多多才多藝,會彈鋼琴,會拉小提琴,會畫畫,會設計,會翻譯,會演戲……

多多也經歷過所有琴童都經歷的過程:有興趣——不愛練——被逼迫——成習慣——主動練——真熱愛!很多人往往在第二階段就放棄了,然而他們不知道只要堅持過了第三階段,音樂就會變成很多人的一生所愛。付出和收穫成正比,千萬不要以為明星的孩子就能輕鬆一點。

黃磊、王菲家的教育方式就是,不過多地限制孩子成長,在合理範圍,讓孩子勇敢做自己喜歡的事。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音樂,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黃多多接受的這種教育好不好?

說實話,我也挺羨慕的。

但如果你想實行這種教育方式,

首先你得成為“黃磊”。


關於音樂,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給他剛出生的兒子信裡說到,你一定要“愛上音樂”。


白巖松說:"哪怕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背過身去,音樂依然會在耳邊竊竊私語。無論你向前走多遠,那些久遠的音符還是會和你心靈很近。"

說到底,學音樂到底帶來多大的益處呢?

增強你的閱讀和口語表達能力

一些研究發現,腦內區塊對於音調處理和語言處理能力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語言的基礎由五個技能所構成:語音意識、音量的感知、節奏感知、聽覺活動記憶(auditory working memory)、聲音形式的學習能力。

透過一系列的研究,他們發現這些技能可以透過音樂課程來加強,被隨機分到音樂訓練的孩子,閱讀表現比其他被分到視覺、繪畫課程的孩子要好得多。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音樂,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提高你的數理和時間、空間推理能力


音樂是與數學密切相關的,樂譜上的間格與數學有關,調性的安排與節奏的劃分。得到高品質的音樂訓練的孩子們在數理上往往表現較好,這是因為年輕音樂演奏者們對於抽象時間與空間的思考上能獲得增長、改善。


根據PBS(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正向行為支持)教育編寫的課程裡,這些能力對於解決發生在多重步驟的問題上(multistep problems):「建築、工程、數學、美術、競技、特別是電腦相關的工作上」至關重要。有了這方面的增強加上語言閱讀的能力,年輕的音樂人幾乎可以幫助自己,在他們決定想努力的任何領域上獲得成功。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音樂,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能幫助你提高學習成績

在2007年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音樂教育與音樂治療的教授Christopher Johnson發現:「在小學有卓越的音樂教育規劃的兒童,相較於對照組採用一般較低品質的音樂教學,在語言(英文)方面得分提高約22%、數學方面提高20%」。

在2013年時,加拿大的研究仔細測量每一年的分數,發現選修音樂的學生平均成績比選修其他課程得來的高。雖然沒有研究可以證明之間直接的因果關係,但兩個都指出了強烈的關聯。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音樂,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讓你有更好的聽力


音樂訓練使人聽覺更敏感,當年紀漸長時受益更明顯。還在演奏樂器的音樂家們「周圍性聽覺能力(peripheral hearing)」損失的比一般人要慢得多,他們能在吵雜環境中還維持著較好的對話能力。

據《衛報》報導:「音樂訓練對於學習外語的文法、口說、字彙上,扮演關鍵的角色」。這些優秀的語言學習能力會伴隨著他們一生,即便到了成年需要學習其他外文的時候,這些能力還是很有幫助。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音樂,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增進視覺上的長期記憶

音樂訓練還能影響長期記憶,特別在視覺方面。去年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的科學家發現,演奏樂器15年以上的音樂家們在圖案長期記憶的表現,比其他人要來的更好。
這種視覺敏感度的提升,很有可能是來自於經常解讀眾多複雜的樂譜。(該研究並不包含那些不用樂譜學習的音樂家。

讓你更富創造力

創意這種東西是出了名的難用科學來衡量的東西,不論用怎樣的測量方式總是會有不足的地方。但多數的研究來源表示,音樂訓練是有助於提高創造力,特別是創造性的音樂活動(像是 即興)。

據《每週教育(Education Week》報導,斯德哥爾摩Karolinska學院的神經科學家Ana Pinho表示,「長時間接觸音樂即興的人,在大腦關於創意具有更好、更針對性的活化」,音樂訓練也增強了左右腦之間的信息傳達。而研究表明,音樂人在發散性思維測試中表現得更好,能想出更大量的新事物,並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將這些新訊息結合起來。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最適合的教育,每一個孩子的夢想都值得被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