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我第一個學會的菜是西紅柿炒蛋,很多小夥伴和我也一樣吧,這道菜製作簡單口味鮮美,不需要添加味精就已經非常可口了,用湯汁拌飯我能吃兩大碗。

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可是現在我做這道菜的時候原料卻變了,以前只需要使用鹽的菜,現在卻要添加一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東西——番茄醬。

這是因為現在的西紅柿普遍不怎麼酸了,而且香氣也大打折扣,如果不加一些番茄醬口味就會變得相當寡淡。有一次番茄醬恰好用完了,做出來的東西就十分令人疑惑——我是不是做了一個甜椒炒蛋?

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為什麼番茄變味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身邊的小事。

番茄簡史

雖然我們對番茄非常熟悉,但是一定得知道人家可是十足的“入侵物種”,歷史向前推個幾百年我們的祖宗可是從來沒見過這等美味的。

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番茄原產於秘魯,也就是草泥馬(羊駝)的故鄉,隨著大航海的興起才傳播到北美與歐洲。不過番茄一開始的傳播並不是以食物的身份,而是觀賞植物,還給它起了一個非常美妙的名字——愛情蘋果。因為番茄自身的葉子與莖有一種不太好聞的味道,所以當地原住民一直想當然地認為它的果實是有毒的,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狼桃”(這種起名法和我們小時候隨處可見的“蛇莓”有異曲同工之妙,狼吃不吃番茄我是不知道,反正蛇是肯定不會吃蛇莓的)。

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後來嘛,這麼好吃的東西肯定是會有膽子大的人願意試一試的啦,19世紀上半葉的時候,有一些法國人和西班牙人開始食用番茄,不過這在其它國家依然非常少見。在明朝,來到中國的傳教士將番茄種子也一起帶來了,可以預見地,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人民對這種或許能吃的“觀賞植物”並不太感興趣,主要原因還是產量低,沒有人願意用寶貴的土地種番茄。

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真正讓番茄成為一種重要蔬菜的時機是美國的南北戰爭。為了保證軍糧供應,番茄這樣生長週期短,適合做成罐頭且相當刺激食慾的蔬果成了完美的原料。戰爭結束後,有關番茄的需求就從退伍士兵向平民之間傳播,相關農業學家也開始培育更可口,更肥美國的新品種,第一個現代雜交番茄品種Paragon於1870年開始推廣種植,很快它就順理成章地風靡全美,成為一種人人喜愛的主流食物。可以說是美國成就了番茄的時代。

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我國的番茄流行要到1950年之後,新中國引進了多種國外的先進農業成果,其中就包括優秀地番茄品種,在中國的土地上沒有多少番茄易患的病蟲害,所以番茄長得非常好,也迅速獲得了中國人民的喜愛。

但是在大海彼岸的美國,這一切已經開始發生了轉變。

回想一下小時候的番茄吧,是不是一種非常鮮嫩多,非常脆弱的果子?是的,所以傳統番茄的種植其實是一種勞動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才能在保證番茄爛掉之前將其送到市場上。

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那麼之前的世界番茄生產中心——出產了全美超8成番茄的加利福尼亞州中央山谷是如何建立起這樣龐大的產業的呢?答案是墨西哥勞工。

在二戰時期,美國引進了大量墨西哥勞動力,用來補充戰時不足,這些勞工的待遇很低但是工作量很大,非常為資本家所喜愛。不過這些勞工都是暫時引進的,有一個專門管理相關事宜的法律叫《墨西哥勞工法案》,而1962年這是到期的日子,與這些廉價勞動力簽訂的合同必須要廢止,所有勞工必須回到墨西哥。

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這對於番茄種植業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那有什麼辦法呢?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兩個美國工程師發明了自動番茄收割機,這種機器能夠將番茄整株拔起、除掉枝葉、直接進入清潔和運輸環節,能夠省下大量的人力,足以應對沒有勞工的未來。

可是機器畢竟不是人,不會那麼精細,那些脆弱的番茄經過這麼一折騰全爛了。

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要怎麼辦呢?相信你也想到了,沒錯!“改良”品種,讓番茄變得又硬又生,寡淡無味。這樣就可以完美適應機器的轟鳴了。

我國這些年也已經引進這些“優良品種”,比如金鵬、粉百利,這些品種的番茄確實更易栽培,也更易運輸了,但是它們也變得……更難吃了(當然口味變差不僅僅是品種的問題,與肥料和環境也有一定關係,但品種一定是主要因素)。

西紅柿口味變差與資本主義還有關係?是的,機器消滅了美味

所以……伴隨著勞動成本的上漲,有一些東西可能真的要一去不復返了,不過你要問我是願意窮著吃有機食品還是富著吃工業食品……那我大概還是會選後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