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2期: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今天,我们提到唐代和唐代的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而提到唐诗,我们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名垂青史的诗人。

但是,如果回溯唐代的诗坛,特别是唐代文人对本朝诗歌和诗人的评价审美的话,就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很多为我们后世推崇备至的诗人,在唐代并没有特别受欢迎。

其中,最典型的位,就是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杜子美。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杜甫,在我们今人眼中,是唐代最有名的大诗人之一。用一些学者的话说,杜甫是中国自有文学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连《红楼梦》中,写诗写的极好,眼光又特别挑剔的林妹妹,都说想学诗,想学写诗,应该读王维,读杜甫,再读李白。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

——《红楼梦》48回

但是奇怪的是,在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主要的唐人选唐诗的选本里,基本上见不到几首杜甫的诗。

在今存十余种唐人的唐诗选本中,备受后人推重的殷蟠的《河岳英灵集》、高仲武的 《中兴间气集》二集不收杜诗,选诗千首的《才调集》也未收录,仅晚唐韦庄的《又玄集》收其诗7首。

其他有名但已经散佚的唐诗选本中,杜甫诗的收录情况也有些惨淡。

比如唐玄宗天宝三年即744年编选的三卷本《国秀集》,收录作者88人,收诗220首,杜甫的诗无一首入选。据查史籍,755年至965年编选的六部唐诗集,只有两种选了杜甫的诗。

那么,唐代的这些诗歌批评家和选诗者们,为什么如此不待见杜甫的诗呢?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一个原因是,杜甫的大部分作品与唐代所流行的诗体格格不入。

初唐和盛唐时期,主流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音韵流畅和通俗易懂,而且篇幅都很短小。当时所流行的诗歌风气是:以咫尺写天涯,有要写,有要不写,就像国画有的地方要画的细密,有的地方则要留大片留白,这样才显得格调高雅,美在其中。也正因为如此,在初唐和盛唐,七绝、五绝和五律成了诗歌的主流体裁。

另外,篇幅短的诗歌,除了"逼格高"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通俗易懂。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从初唐到盛唐,诗人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诗体就是七律和五言排律。因为七律和五言排律的规则特别复杂,诗人们不愿意受这些规则的约束,也就不愿意写七律和五言排律。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但是,其他诗人所不推崇的,偏偏就是杜甫喜欢的。

为什么林黛玉说学诗要读杜甫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杜甫的诗十分讲究音韵格律,十分的标准。但在崇尚自由风气的唐代,标准、严格的东西,反而不那么受欢迎。杜甫的诗读起来不够朗朗上口,内容也不够通俗易懂,动不动就喜欢追忆古人,聊聊典故。

此外,杜甫特别钟情于五言排律。他的五言排律有两大特点。一是篇幅特别长,动不动就是二十韵、三十韵,甚至一百韵。二是用典故特别多。

于是,杜甫的诗在唐代那些诗歌评论家和收录者们的眼里,就不够好。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另一个原因是,杜甫的诗的风格,与初唐、盛唐时期推崇的诗歌风格不符。

初唐、盛唐时期流行的是什么样风格的诗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有古风的诗。

无论是殷蟠的《河岳英灵集》还是高仲武的 《中兴间气集》,他们选诗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求“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当时的人们所推崇的是陈子昂便是那种对汉魏诗歌风气的"复古"的诗人,当时的人不喜欢南北朝,特别是在南朝时期那种“四声”、“八病”音韵格律要求下写出来的近体诗。

而且,当时的人们非常看重的是诗的功用。所谓“功用”,那就是让大多数人能看得懂,让大多数人都能喜欢。清代的纳兰性德若生活在唐朝,他的诗定也能广受好评,因为他的诗便是如此。即使是乡村老妪,也可以轻吟《饮水词》。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在这个主张的影响下,盛唐、中唐时期的众多的唐人选唐诗选均以收录五古为主。比如《河岳英灵集》就十分推崇建安诗人曹植和刘祯的五古诗。

杜甫的诗呢?以杜甫从开元二十五年到天宝十三载所存的116首诗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五古20首,七古24首,五律50首,七律5首,五排14首,七绝2首,五绝1首,共计古体44首,近体72首。

而《河岳英灵集》选录开元、天宝时自常建至阎防等24人诗,共234首,今本实数为229首,其中五古125首,占55%。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杜甫的诗在这个时期,并不受到诗歌评论家和收录者们的青睐了。

杜甫的诗,一直到推崇诗风、诗体多样性,并且注重诗歌内容和思想的晚唐时期,才开始被当时的诗人和评论家所推崇。

晚唐人孟棨。在其《本事诗·高逸》中叙述李白"才逸气高,与陈拾遗齐名,先后合德"之后,盛赞杜甫咏李白之诗"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

由此,又顺笔论及杜诗的史鉴价值:"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而著名诗人韦庄,在其诗选中收录了杜甫的七篇名作:《西郊》、《春望》、《禹庙》、《山寺》、《遣兴》、《送韩十四东归觐省》、《南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