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面子”与“联姻”

杂谈“面子”与“联姻”


一说起“面子”,我就会想起一句谚语:擦粉上吊——死要面子。生活中,这个词似乎常常会被挂在嘴边,也不须对它过多解释,因中国人于此道都了然于胸,甚至连一些三岁孩童都会脱口而出,“给我点面子罢。”

钱是小事,“面子”事大,这关乎“面子”的事情,俨然就带了些闳意妙指了。夷人对“面子”的研究是否也像我们这样的极深研几,我无从考证,也不知道。然而值得骄傲的是,“面子”算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纲领了。就如前几年昆山龙哥反杀案一样,全死在这个“面子”问题上。倘若说龙哥坦诚不公地给对方说,“兄弟,给我点面子下台罢”,也不至于死于非命。然而,过去不容假设,“面子”的争取,是否须先放下面子,或是先不要面子,我不能太确定,但这个事情,“面子党”中颇有些人能参透其中的机关。

但“面子”的事情,的确让人老犯糊涂,貌似还关乎许多的利害关系。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子论”,往大点说,它是一种身价象征,是素质体现,也是促进拾起自信心,特别拾起民族自信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稍不留神“面子”就挂不住了,身份就会掉价,人设就会倏然尴尬起来。因此,我就非常理解微生先生这样的大儒,虽然孔老先生说他:或乞醴焉,乞诸其邻而与之。但“面子工程”是人之常情,“面子”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倘若要人不顾颜面,即便你身份尊贵,也免不了这“臭不要脸”的嫌疑。而“丢脸定律”,却又因人而异,例如乞丐捡地面的垃圾果腹,或者是衣冠不整地坐在外宾出没的地方抠脚,并不算什么事情,甚至还会引来外宾同情的眼光,运气好的话,兴许还能得到外宾的慷慨解囊,对你施舍一二。但这个事情若是发生在有身份的人的身上,就是失去了“面子”了,他们也许会有轻生的念头,口中嚷着,“愧对列祖列宗啊”。当然,这只是一个不太严谨的比喻,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仅说明“面子”是因人而异的。

虽然,“面子”文化算是一种“国粹”,但还是有一群专门教人“不要脸”的人,并以为这是通过“不要脸”来得到“大面子”。我想,这也算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进步罢?而这种进步,彷佛让许多“丢脸”的事情,未必就是真“丢脸”了,只要您还能识大体,有全局观,哪怕是通过跪舔获取那一点利益又何妨呢?任正非就说过:只有不要脸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再譬如:韩淮阴贫时受了胯下之辱,后来以千金谢了漂母,把恶少封了官。但这发生在项羽身上便耐人寻味了,他为了“面子”终竟还是选择乌江自刎,正所谓:生当世人杰,死亦为鬼雄。然这种矛盾的思想精要,能否是君子们偷梁换柱的良方,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子”与“不要脸”已经合二为一了,它们确实是非常难辨。

因此,“面子”的至高境界便是“圆机活法”的“不要脸”。这就引出下一个议题:“联姻”了。“联姻”是一件不失面子,又可保国运通达的事情。它不仅避免了直言“我干不过你”的尴尬,还给那些看不起你的敌人制造出强强联手的错觉,其潜台词就是在说,“别惹我,老子人丁兴旺”。并且这联姻也不一定要至始至终,它可以有多种的迂回手段,就算是违约、违婚也无妨。只要是“识大体、重全局”便可以无视众口交詈。这就如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是亲戚关系,但最后还是互相攻打。说好了的“秦晋之好”终成泡影。只要秦不利于我时,我便拜楚为干爹,楚不利于我时,就招齐为女婿……。这样的“摩登”手段,既不失风度,又不丢脸面,更不会愧对祖先。而那些为国牺牲的孩子们,也少不了父母的恩惠,他们会在祠堂里,当着祖宗的面,挂上一面儿女牌匾,上面用小篆写着“中外相交之烈女烈儿”的字样。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是重要的人文遗产,但可惜是,它酝酿出了许多的“面子工程”,而这种人文思想的精要也是善于变化的。虽然君子说过,“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但君子是否会改其名而饮之,我就不敢武断定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