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多年的经验,管孩子要趁早,晚了有你苦果吃

你遇到过“熊孩子”吗?每当一些小孩子犯错的时候,身边总会有人以“他还小,跟他计较什么”“他还小,不懂事”之类的理由为孩子开脱,这个理由居然让很多人无法反驳。

在管孩子要趁早这件事上,我始终是支持的。身边太多的例子告诉我,好习惯、好性格真的就是从小养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养娃多年的经验,管孩子要趁早,晚了有你苦果吃

01.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塑造”,管孩子要趁早,晚了有你苦果吃

从孩子一出生开始,父母就承担起了照顾他的责任,照顾也有很多层面,从衣食住行,到心里精神上。

处处都要小心谨慎,讲究方法。越早管孩子,就收获得越早。就像是精心栽培一盆绿植,生虫子、长草了都是要除掉的。

那些不好的习惯就像是蛀虫只会不停的啃食植物的叶子,等到叶子被吃光了才想起来挽救已经来不及了。

02.父母就像是一个画家

绘图起稿很重要,父母就像一个画家,在孩子这张“画纸”上添上最重要的一笔

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特点,并找出适合的教育方法

0~12个月的婴儿

这个时期的婴儿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家长可以给她听听轻音乐,抱抱她,陪她说说话。把它放在随时可以看到你的地方,因为在妈妈肚子里是有“白噪音”的,太过于安静会让宝宝感到害怕。

1~3岁

这个时期的宝宝会开始跟爸爸妈妈互动了,模仿能力很强。

①、耐心的陪孩子完成“幼稚”的游戏,给与孩子及时并积极的回应。

②、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3岁以后

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孩子的性格特点从这个时候开始体现,他开始喜欢说不要,并拒绝做他不喜欢的事情。这个时期你需要这样做

①、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选择。

②、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发现并改掉坏毛病

③、“管孩子要趁早”从这时就要开始了

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情需要承担的“责任”,3岁之后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在孩子探索新世界的同时立些规矩。不要护着孩子不让老师管。太过于溺爱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私,目中无人。

④、不要以孩子小作为放纵他的理由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大人”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给他一些空间。让他参与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多与人接触,并建立他自己的社交方式。

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一旦待在舒适区不出来,便是堕落的开始。小孩子更容易走进这个区域,由于相对弱小,意志力薄弱,可能会觉得学习苦,觉得做家务苦,便会寻找自己的舒适区。迷恋游戏,看动画片、睡懒觉等等。

养娃多年的经验,管孩子要趁早,晚了有你苦果吃

03.父母要及时现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对在城里做生意的中年夫妇。由于常年不回家,把孩子交给了婶婶带。孩子长大后,迷恋去游戏厅,经常逃学上网,吸烟喝酒,甚至好几天不回家。最后连高中都没有考上。

这位妈妈后来对朋友说

真后悔从小没有看着他们,从前觉得解决了孩子的温饱就好,由着他们长,没有立下规矩,现在不忙了,再想去管教他们,却感觉没有任何效果了。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往往人们忽略了孩子最佳的“可塑期”一味地溺爱并不会让孩子成长。

有句老话“小树不修不直流”孩子不是一下子变坏的,好习惯也不知一下子就养成的。

新闻50岁的大爷还赖在家里当“啃老族”,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就靠着他父亲的养老保险度日,每天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理直气壮地说道:“他生了我就要养我一辈子”

他年迈的父亲这时哭着说道,都怪我太宠他了。是我的溺爱害了他,养不教,父之过啊!

04.孩子小时候不听管教该怎么办

找到正确的方法

合理的沟通很重要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切记不要无理由的发火,和责骂。坐下来他谈一谈,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次有效的沟通会事半功倍。

在沟通这件事上,我妈妈算是很“有一套”的

小学的时候妈妈带我去表哥家玩,我把一块自己很喜欢橡皮放进了口袋里。回到家后被发现,她拽着我就去还橡皮了,当我把小橡皮交还的时候,在心里就懂得了某些道理,从此以后别人的东西我再也没碰过。

妈妈说知道我很喜欢那块橡皮,但是没经过人家的同意就拿走是不对的。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自始至终没有说过偷这个字,维护了我的自尊心,给我上课了难忘的一课。

养娃多年的经验,管孩子要趁早,晚了有你苦果吃

了解“5+2”理论

“5+2”理论是指孩子在学校的5天表现很好,但是周末在家两天又被打回原形。

影响大于教育,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十几年。而家庭读一个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有很多家长抱着手机陪孩子写作业,让孩子早睡自己却追剧到半夜。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又抱怨孩子不上心。

家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自己就要做出榜样给他看。那些良好的品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树立“规则意识”

古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最规则意识最好的诠释。

简单来说就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形成的初期。培养规则意识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自控力,有利于幼儿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发展。

如何培养规则意识

  • 1.首先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比如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是不礼貌,不尊重人的行为、或者闯红灯的危险性。
  • 1. 循序渐进,并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加以严格管理。
  • 2. 鼓励正确行为,让孩子有信心和成就感,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 3. 及时矫正错误行为,把问题最小化。
  • 4. 与家人,和学校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也很重要

养娃多年的经验,管孩子要趁早,晚了有你苦果吃

“三岁看到老”童年的性格形成几乎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环境影响性格,性格又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以及命运。温柔的父母会有温柔的孩子。暴力的父母孩子也更加叛逆。

最近在看上映的电视剧《小欢喜》。单亲家庭的我最羡慕的就是方一凡了。妈妈虽然有时候比较暴躁,但更多时候愿意跟儿子谈心。爸爸会及时处理母子之间的矛盾,以及教会他很多道理,教他学会了他担当。

父母生活态度积极,必然也影响着孩子。父母幽默,那孩子的情商也不会低。被爱滋养长大的人,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父母不要忽视了宝宝这个小角色。

与孩子共同成长

人生来就是不完美的,在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也在成长。

“闺蜜的老公平时就喜欢做家务,他儿子爸爸的影响下4岁就会主动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房间。他们发现孩子连刷碗的动作都跟爸爸一样。

虽然孩子做的不一定有大人好,但是这个好习惯的种子已经深深地埋在他的心里了。

“我女儿今年3岁,我也3岁”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从模仿自己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模式,到慢慢摸索自己的一套方法。需要从生活中慢慢积累经验。

孩子长大的路上,父母也需要自我提升。给孩子做好榜样。

管孩子真的要趁早,教育从娃娃抓起。相信良好的品格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