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闽清县杉村学校毛文丑:坚守,是深情,也是使命

还没关注?

最美教师∣闽清县杉村学校毛文丑:坚守,是深情,也是使命

快来点这里

鼓屏162,《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最美教师∣闽清县杉村学校毛文丑:坚守,是深情,也是使命

坚守,是深情,也是使命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福建省闽清县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杉村的地方。这里是闽清海拔最高的村落,村里人质朴善良,耕读传家,过去还一直有着给人当塾师的传统。年年岁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异的扩大,村里的青壮年慢慢迁至经济发达地区。于是,一种当下中国普遍存在的山村生活景观出现了:父母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蜗居大山深处,守望大山的世界。没有了父母的守护和看管,留守少年的教育就成了一个社会难题。我们今年采访的对象,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在山里坚守二十载,用青春、汗水甚至于生命呵护着这些山里娃的残疾教师——毛文丑。

最美教师∣闽清县杉村学校毛文丑:坚守,是深情,也是使命

扎根乡村,义无反顾

毛文丑,闽清县下祝乡尾厝村人,小时候的一场大病,他的左腿致残。不屈服于命运的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

都说山里孩子考上大学是为了走出大山,可是毛老师毕业后没有并没有选择在市区工作,而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当时,县里,甚至镇里应该有很多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选择吧?”记者问。

“是啊。”毛老师笑道,“可是,我被我的老师林青给叫了过去。”

“杉村学校1996年创办,1999年时条件是相当简陋,生活比其他乡村学校来得更艰苦。我当时是学校的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学校也在招老师。我一看到毛老师的名字,立马找到他,打起感情牌,邀请他来我们学校。”谈起这段往事,现已是杉村学校的校长林青有点激动。

1999年的杉村学校,校舍破落,提供给教师的就是一个放着一张单人床的单人间。没有食堂,教师需要自己买菜做饭。而当时这条街上连个市场都还没有,需要走好几里路才能买到食材。这样的条件下,毛老师没有退缩,没有选择其他的平原学校,而是心怀感恩,跟着这个教过他一小段时间的“老师”的步伐,留在了这所需要他的学校里。

这一留,二十年飘然而逝。

大山,有都市人向往的恬静和淳朴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都市人无法想象的落后与落寞。山里缺乏知识的传播者,孩子们只能遥望山的那一边,遐想山的那一边。山外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愿意走进大山,而极少数中的大部分又不能忍受现实的残酷,纷纷离开,终究能像毛老师那样扎根大山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几年,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往县城、市区迁移,而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身边的同事排着队要调离大山。是啊,经济发达、气候舒适、待遇增加、生活改善,谁不向往?

爱人在福州工作,孩子也在福州上学。是否离开大山?毛老师也曾经彷徨过。

大山深腹,每天上下山只有两趟车。面对“远”在福州的家人,面对与家人的聚少离多,面对爱人的不理解,毛老师几次动摇。可是,毛老师深知,乡村教育正需要有大批老师的坚守。如果他也走了,孩子们直接面临没有化学老师的难题。最终他选择留下来,选择与大山的厮守,选择与这里渴求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们相伴。

二十年山里高寒的生活侵蚀了容颜,染白了少年头。“我是山里长大,从山里出去的,我知道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的呵护。”这是毛老师对于大山的深情,这片深情让毛老师坚守二十年。

“未来,我还将坚守。”他说。

最美教师∣闽清县杉村学校毛文丑:坚守,是深情,也是使命

既是老师也是父母

大山深处的这些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祖辈管得了吃饱穿暖,却往往拿这些正值叛逆青春期的少年束手无策。

一位叫毛德福的家长这样说:“我的儿子过去是毛老师的学生。现在我的外甥滨鸿也是毛老师的学生。滨鸿逃课上网,上课跑到水库抓鱼,在家熬夜玩游戏……一大堆的坏习惯,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我这个舅舅说的话,他能听得进去吗?奶奶就更不用说了。说话最管用的可能还是毛老师了。这些乡村老师和你们城里的老师不一样啊,他们是当爹当妈又当老师。”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问题。因为缺乏母爱父爱,他们内心其实敏感而脆弱。用毛老师的话说:“他们其实是不自信,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所以有时索性自暴自弃。但只要给他们一点鼓励,帮他们找到希望,他们就能重整旗鼓了。”

多年扎根乡村,面对的往往就是这样的孩子,毛老师了解这些孩子。他从长期实践中,也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

毛老师虽然有残疾,却有一身的运动细胞,还多次参加福州市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曾获2012年单打、团体冠军,2016年单打亚军等荣誉。感受到体育给自己带来的积极良好的心理影响——变得自信、阳光,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毛老师给这些孩子组建了一支篮球队,自己还能一跛一跳地与他们并肩作战,成为他们的“队长”。

很快,毛老师打开了滨鸿内心原本紧锁的大门,走进了他的心里。

亲其师,信其道。与滨鸿“打成一片”的毛老师很快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加油鼓励,给他“开小灶”,为他补上逃课缺失的学习内容。滨鸿一有进步,毛老师马上大肆夸奖,及时鼓励。慢慢地,滨鸿的成绩赶了上来。

二十年中,像滨鸿这样受到毛老师“关照”的学生太多了。吴博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和爷爷相依为命的他从小学就沉迷于网络游戏。为将吴博从网络世界拉回课堂,毛老师带他打篮球、乒乓球;在一次次“不经意”的聊天中,帮其树立自信心;单独为其查缺补漏……慢慢地,吴博逐渐融入班级的大家庭,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在期末考试中,吴博的成绩从班上后十位一跃挤入前十名,从外地回家的吴博父母看到儿子的转变,感激地说道:“多亏了毛老师,让我的孩子没有沉陷于网络,这样我们也能安心在外工作了。”

对于一些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毛老师也尽自己能力给予帮助。其中有一位就是去年刚毕业的洪熙。毛老师介绍说,洪熙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但是很努力。看到这样一个“好苗子”,我尽可能地帮助她,帮她申请社会资助,给她购买各类学习材料,鼓励她。如今洪熙在闽清一中,成绩名列年段前50名。

已经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的冯蕾这样感激老师:“记得老师还带我打点滴,熬营养汤给我喝,我父母都没这么上心。老师的好让我更加热爱学习!”

山里的这些孩子有的没有父母的陪伴是遗憾的,但他们有毛老师这样一位亦师亦友、亦父亦母的关爱,无疑是幸运的。毛老师,用爱心去唤醒每一个留守孩子的灵魂,用爱心去点亮每一个大山孩子的心灯。

二十年,于孩子们而言,毛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既是他们的老师,是他们的父母;于毛老师而言,心中那句“只要让他们走上正路我这个老师就算没白当”则是他坚守大山,履行教师使命的铿锵誓言。

最美教师∣闽清县杉村学校毛文丑:坚守,是深情,也是使命

全力以赴,教好孩子

采访正值夏日,炙热的阳光照耀在杉村中学操场上一个拄着双拐艰难前行的背影上。原来今年4月,毛老师摔伤了本来就残疾的左腿。医生叮嘱他要套上夹板在家里养伤。可是,身在家里心在学校。想到中考在即,学生怎么能没有了唯一的化学老师呢?毛老师心急如焚。在家休息不到一周,他就将医生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拄着双拐走上了讲台。

左腿不能用劲,基本靠着手臂支撑双拐,一堂课下来,毛老师汗流浃背——是疲惫更是疼痛。可就这样,靠着坚强的毅力,毛老师从未因病痛而落下一节课。

类似的经历不止一次。2014年,他左膝关节严重受伤,医生要他静养休息。放不下学生的毛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功课,坚持通过服用止痛药上课。

“面对山里娃,我当全力以赴。”毛老师说。

全力以赴,不仅体现在毛老师忘我而积极的教学态度上,更体现在他对于教学兢兢业业,甚至于一丝不苟的细致琢磨上。

一份化学中考模拟卷,他会在那里琢磨几天几夜,并通过微信不断向闽清县化学教研员黄敬芬老师请教、改进。为了能让这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喜欢上化学,他细致研究教材,不断挖掘生活中鲜活的化学实例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克服对化学课枯燥、难理解的认识。

“毛老师的第一堂课就是让我们认识生活中的化学。他让我们回家带些洗手液、洁厕灵等做酸碱实验,我们看着PH试纸上出现的神奇的颜色的变化,一下子对化学产生了兴趣!我以后也要学化学专业!”今年刚考上闽清二中的毛婴烽兴奋地告诉记者。

认真阅读教学杂志上关于课堂教学创新的文章、学习教育专著、用微信等通信工具向名师不断请教是毛老师在大山深处更新教学理念、扎实上好每堂课的法宝。他说:“其实,我很羡慕在大学校的老师。羡慕什么?羡慕年轻老师进去就有一个好的老教师带,每周能有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师在一起切磋交流。而我们,学校只有一个化学老师,这一切都无从谈起。不过,现在通讯好了。我还可以用微信不断向人家请教,也可以上网听名师讲座。网络真是打破了教研的壁垒,使我在深山中也能与名师对话,也能与其他优秀同行交流、切磋。”

正是由于毛老师在教研上的全心投入,所以在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毛老师有十九年送毕业班的经历。而学校也放心地委任他教一些其他学科。他的许多学生中考成绩不错,一些后来考上重点大学的,在他的影响下选择化学为主修专业。

二十年,毛老师一手创建并完善了学校的化学实验室,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也能动手操作妙趣横生的化学实验,增加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二十年,毛老师任劳任怨、尽自己所能地分摊学校的教学任务,让山里娃不因为学校缺老师而少上一节理科的课;二十年,毛老师坚守三尺讲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班上学生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

“为了山里娃,我全力以赴。”毛老师做到了。

树,扎根大山,经岁月的考验,成全了一方阴凉;花,扎根大山,经风雨的洗礼,成全了一片芳菲。而他,乡村教师毛文丑,扎根杉村二十载,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播撒在大山深处,成全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因涉及未成年人隐私,文中学生姓名为化名)

最美教师∣闽清县杉村学校毛文丑:坚守,是深情,也是使命

文丨《福建教育》记者 陈艳

排版丨潘 玲

在这里,打开教育生活

鼓屏1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