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可而止 中藥零食不是誰都可以吃

適可而止 中藥零食不是誰都可以吃

隨著健康、養生等觀念在人們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很多零食也開始與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藥“聯姻”,中藥零食應運而生。雖然就口感、營養等來說,中藥零食都很有賣點,但卻不能吃得太隨意,否則會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在上一期中,重慶市南岸區中醫院中醫師王靜給大家講解了山楂片、阿膠蜜棗等4種中藥零食的吃法與講究,今天她將繼續為大家介紹另外幾種常見的中藥零食。

薄荷糖:陰虛、氣虛類人群少食

“說到薄荷糖,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一些經常抽菸的朋友,為了緩解口中的異味,一般都會在兜裡備點薄荷糖。或者是某些火鍋店裡,店家也會貼心的送上薄荷糖來清爽客人的咽喉和口腔。”王靜介紹,薄荷糖有一種清新的味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神醒腦,所以一些上班族喜歡拿來當零食,覺得疲倦了就吃一顆。

不過,可能很多人都不會把薄荷糖和中藥聯繫在一起,其實薄荷糖可以說就是一味中藥。王靜表示,薄荷糖中的薄荷,又名銀丹草。“一般而言,正宗的薄荷糖裡含有少量的薄荷提取物質,具有疏散風熱、清咽利喉的功效,可用來治療感冒風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王靜還提到,有些商家也喜歡把薄荷用到口香糖裡,做成薄荷味,比如木糖醇,幾乎在每家超市的收銀臺處都會擺放,其中薄荷口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據《本經逢原》中記載,“多服久服(薄荷),令人虛冷;陰虛發熱,咳嗽自汗者勿施。”所以,王靜告誡大家,薄荷糖雖然味道清新,能清除異味,但偶爾吃一兩顆就好,切不可當成普通零食來吃,尤其是陰虛、氣虛類人群慎用。此外,女性宮寒者也要慎用。

酸梅汁:生津斂肺

發熱及腸炎初期患者慎食

酸梅汁生津斂陰、清暑止渴,是中國傳統的消暑飲料,酸酸甜甜的味道不僅成年人喜歡,小孩也喜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這樣的記憶,一到夏季,家裡大人就會買來烏梅自行熬製,裡邊放點白糖去酸,冰鎮後飲用,非常清涼。如今,有些火鍋店、乾鍋店也準備了自助酸梅汁供消費者品嚐。

王靜告訴記者,酸梅湯的主要成分是烏梅,具有止瀉痢,止咳生津,止血,斂肺,澀腸等功效。據《本草新編》記載:“烏梅止痢斷瘧,每有速效。”不過,酸梅汁有一個很顯著的作用就是收斂,所以需要發汗的外感病人,以及呼吸道有痰的咳嗽病人都不宜多喝。

另外,有胃潰瘍的人群和生病正在用藥的人群也不適合酸梅汁。有胃潰瘍的人喝了可能會導致胃出血,即便是潰瘍已經癒合了,也不能大量飲用。女性在正常月經期以及懷孕時,產前產後都最好也不要吃。

涼茶:降火不能當水喝

相信大家對涼茶都很熟悉,市面上有很多種品牌的涼茶,比如加多寶、王老吉等。王靜提到,正宗的涼茶,多是由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等清熱解毒的中草藥製成,很多朋友喜歡吃辛辣燒烤食品,但又怕上火,這時候具有降火作用的涼茶自然成了他們聚餐的首選飲料。

“值得說的是,涼茶是中藥性質比較“濃”的茶飲料,不能拿來當水喝,喝多了或者不適合喝的人喝了,會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損傷。”王靜說。另外,中醫認為,“上火”可分為實火和虛火兩種,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除了氣候因素外,情緒波動、疲勞過度等其他因素都會導致體內產生各種“熱”的症狀,涼茶並不能解決所有上火問題。

茯苓餅:含糖漿果仁 食用不可過多

茯苓味甘性溫平,不僅具有健脾利溼、寧心安神的作用,同時還能利尿消水腫,有助於提高機體自身免疫力,預防感冒等,其適用人群範圍很大。王靜說,目前市面上銷售的中藥零食茯苓餅,主要以茯苓、麵粉、糖漿、果仁為原料製成。因為其餡料裡往往加了很多蜂蜜和白糖,含糖量較高,所以糖尿病病人和高血糖人群需要注意。

“大家可以在家用茯苓粉和澱粉自制茯苓餅,方法很簡單,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含糖量,保證健康。另外,過量食用茯苓餅會導致腹脹。”王靜如是說。

桂圓乾:糖尿病患者要少吃

桂圓乾是常用的滋補品,很多人喜歡把桂圓乾剝開當零食,或用來泡茶、煲湯、煮糖水。王靜介紹稱,桂圓乾性偏熱,可以養心血、安神定志,它的滋補效果明顯,但只適合那些體質虛寒的人群食用。

王靜提醒大家,桂圓乾甘甜滋膩,容易生內熱,若本身有大便乾燥口乾、上火等症狀的人,則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也要少吃為妙。

中藥零食雖好 但要講究吃法

不少人都認為中藥零食是“食補”的一種,選擇它比一般零食更健康,比中藥穩妥,所以很多人把吃中藥零食養成了習慣。王靜強調,零食即使只是作為大家平時休閒時間的小食品,但卻不應多吃,尤其是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要注意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