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音画颂唱“我的祖国”

壮美音画颂唱“我的祖国”| 乐评

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北京站演出,张千一(左四)上台谢幕。(方非/摄)

文 |高建

“在我的音符里,祖国是至高无上的主题”——这是作曲家张千一在他创作的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艺术家阐述的开篇写下的话语,足够简单明了,也足够真挚动情。正如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的终曲歌唱世界大同、人类团结如兄弟的理想,以及斯美塔那用笔下澎湃宽广的“沃尔塔瓦河”赞美祖国的山河一般,艺术创作从来不会、也不应回避宏大和崇高的主题。面对用音乐抒发对祖国热爱这样一个可谓“前人之述备矣”的命题,作曲家张千一在这部应深圳交响乐团委约、历时两年创作的新作中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11月4日,深圳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林大叶的执棒下登台国家大剧院,继4月份完成作品首演并造访国内外多座城市之后,为北京的观众奉献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用超过一个小时的巨大篇幅,呈现出这幅由七个性格迥异又浑然统一的乐章连缀而成的壮丽画卷。

在作品的第一乐章“光荣与梦想”中,笔者欣喜地听到作曲家在用真正的“交响思维”进行创作,庄严行进的铜管和齐整醇厚的弦乐在序奏乐段完成呼应后,一个紧凑而纯粹的动机在不同声部间展开轮转,在木管的灵动点缀之下渐次形成丰满的织体,这样看似规范基础的写作技法所催生出的澎湃效果和内在力量,不禁让人想起众多伟大的古典主义交响篇章,而这也恰恰是部分片面追求新奇和感官冲击力的当代作品中容易被忽视的气质。钢琴演奏家沈惠莲用剔透的触键色彩和流畅的音乐表达给予了第二乐章标题“东方诗韵”最为具象生动的表达,无论是静谧醉人的独白还是与双簧管、大提琴的对答呼应,都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乐章中段对于不协和音程的大胆使用,与其后铜管在大调上的回归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也在曼妙旋律之外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对祖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元素的全面熟稔和自如运用一直是作曲家张千一为人称道的特质,这种厚积薄发式、融会贯通的创作能力也在《我的祖国》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雪域抒怀”乐章令俏皮活泼的日喀则民歌与绵长悠远的藏北阿里日土酒歌交织,“春到边寨”将西南苗族与佤族谐谑自在、喧闹癫狂的音乐生态再现,“丝路音画”聚焦天山南北摇曳多姿的舞蹈律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化用绝不停留在对原始音乐素材的简单“移植”层面,而是经过创作者的个性化阐释与交响语汇深度融合,使之从谋篇布局到配器安排(例如巴扬手风琴的使用)达到最为恰当的匹配效果,听者获得的体验不是割裂式的杂糅拼盘,而是内在气质高度统一的翱翔俯瞰。

女高音张妮用完满的气息控制和极佳的音准稳定度完成了“大地之歌”这一颇具想象力的乐章,通过无词演唱的方式将人声无可替代的表现力挥洒得淋漓尽致,指挥家林大叶引领下的深圳交响乐团也与歌唱家默契配合,用富于呼吸感的舒展律动塑造出了足够温润熨帖的铺陈。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亲切旋律通过童声合唱质朴澄澈的声音传递出来,终曲乐章“我的祖国”真正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炽热情感推向高潮。作曲家为管弦乐团写下了复杂的声部轮转,又以定音鼓和低音弦乐器营造出远方沉雷般的紧张与不安,它像是面向沉痛往事的回眸、像是前行路上的险阻、像是犹疑刺耳的争执,但是当乐团与合唱团毫无保留地释放全部能量、以覆盖一切的豪迈激情奏响对祖国的颂唱之时,前者的存在更加衬托出后者的势不可挡,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观众的热情喝彩与欢呼,印证了这部新作唤起的强烈共鸣。正如指挥家张国勇所说,《我的祖国》是一部“符合交响艺术规律,达到技巧性与可听性高度平衡”的佳作,宏大叙事与个性口吻不但没有相互制约,反而交相辉映。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在未来以更高的密度上演,在时间的检验之下,相信它的“经典潜质”会进一步突显,也为当代中国音乐创作提供新的范本和思路。

- THE END -

快手、抖音账号

壮美音画颂唱“我的祖国”| 乐评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