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喜憂參半的古詩詞:自古人生最忌滿,半醒半醉半神仙

歲月悠悠,過往喜憂參半;年華寂寂,浮生愛恨交織。劉禹錫飽含哲理地緩緩敘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陸游富有寓意地娓娓道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悄悄、月依依,情深深、雨濛濛。年華逝水東流,剪不斷是離愁;喜憂皆自惹,得失問誰知。下面精選十首喜憂參半的古詩詞,歡迎補充!

10首喜憂參半的古詩詞:自古人生最忌滿,半醒半醉半神仙

1、示長安君 宋代: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賞析:兄妹能夠相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可是短聚又要分離,卻顯得更加憂傷。“草草”二字,說出了兄妹倆的感情至深,用不著世俗的客套,能夠相會已是最大的滿足,描繪了和睦溫暖的家庭氣氛。

2、醉花陰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賞析:重陽佳節,可以與大家一起喝酒、賞菊,心情可以稍微放鬆一下。可是等到人群散開,詞人獨自一人,想到自己的處境艱難,卻覺得更加悲傷,以至於覺得“人比黃花瘦”。

3、喜見外弟又言別 唐代:李益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賞析:長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喜出望外。十年闊別,一朝相遇,應該有很多話語要說。“秋山又幾重”,通過重山阻隔的場景,把新的別離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用“秋”形容“山”,於點明時令的同時,又隱蘊著作者傷別的情懷。

4、尋雍尊師隱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賞析:詩人穿過霧隱雲橫的丹巖翠壁,奮力攀登之後,斜靠在長藤古樹之上,一覽眾山景色,傾聽流泉歡歌。雖然李白一路的憂慮是否能見到大師,也經歷了沿途的艱險,但最後終於如願以償,樂不思蜀。

10首喜憂參半的古詩詞:自古人生最忌滿,半醒半醉半神仙

5、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賞析:詩題曰“喜會”故人,詩中表現的卻是“此日相逢思舊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樣一種悲喜交集的感情。詩人寫這段往事,彷彿是試圖從甜蜜的回憶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結果反而引起歲月蹉跎的悲傷。 

6、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唐代: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賞析:詩人一路跋涉,辛苦異常,“莓苔見履痕”。但終究還是沒有找到隱居的道士,內心有點失落感。下山時本來心灰意冷,忽然發現“溪花”,作者就悟出了些許禪意,心情便轉憂為喜。

7、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代: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賞析:詩人開始心情很鬱悶,“老去有誰憐”,令人感嘆。最後卻變得豁達起來,“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讓多少後人為之汗顏。這首詩前後兩段一反一正,轉折自然,很有辯證的觀點和說服力量。最後兩句尤為精闢,實為警策之語,後人多以此自勉自勵。

8、浪淘沙令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賞析:“夢裡”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裡好象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裡,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後,卻加倍地感到痛苦。

10首喜憂參半的古詩詞:自古人生最忌滿,半醒半醉半神仙

9、滿庭芳 宋代:秦觀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賞析:詞人在上片巧用畫筆點染,謂天色既暮,歸禽思宿,卻流水孤村,如此便將一身微官濩落,去國離群的遊子之恨以“無言”之筆言說得淋漓盡致。下片描寫秦樓薄倖,既心情愉悅,又思緒萬千。

10、蝶戀花 宋代: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賞析:詞人為了追求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跡,只要醉了就行。不僅要痛飲,還要“對酒當歌”,借放聲高歌來抒發他的愁懷,追求短暫的歡樂。但結果卻是“強樂還無味”,他並沒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歡樂而“無味”,更說明“春愁”的纏綿執著。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