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不搞“大水漫灌”,打消貨幣政策轉向擔憂

1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2019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給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的同時,還回應了市場關切的通脹上升、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減少等熱點問題。央行在《報告》中表示,繼續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加強逆週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地緣政治風險依然較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央行通過分析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形式積極回應市場對近期貨幣政策走向的關注熱點話題,有助於穩定國際國內市場對我國金融貨幣政策的預期,特別是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表態,將為我國實現全年宏觀經濟穩中有進的預期調控目標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2019年以來在部分食品價格特別是上半年水果、下半年豬肉等與民生相關食品價格疊加上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逐步走高,其中三季度CPI同比上漲2.9%,10月份則達到3.8%,使得市場對於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是否發生通貨膨脹產生高度關注。在這種背景下,央行貨幣政策的鬆緊則也成為觀察後續我國通貨膨脹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和指標。

基於此,央行在《報告》中專門以專欄的形式綜合分析研判了我國CPI與PPI的走勢,得出“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大體平衡,不存在持續通脹或通縮的基礎”的結論,並且向市場表態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打消了市場對於我國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擔憂,進一步堅定了市場對我國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認識和信心。

在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情況下,如何做到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讓有資金需求的優質企業能夠低成本地融到所需資金,特別是解決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解決中小微企業長期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則是考驗我國金融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成效的重要測度,也是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體現。

對此,央行《報告》中的數據顯示,9月末,M2同比增長8.4%,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8%,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前三季度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並略高,體現了強化逆週期調節。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新增13.6萬億元,同比多增4867億元,多增部分主要投向了民營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這說明,央行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時,貨幣供應仍然滿足了社會融資的基本需求,保持了貨幣資金的供需平衡,不會影響到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就強。央行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切實推動金融貨幣更好服務我國中小微企業,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性、針對性。

當然,央行對於我國未來通貨膨脹也作出了“豬瘟疫情等造成的供給衝擊尚需一定時間平復,短期內消費物價仍面臨上行壓力,需持續密切監測動態變化,警惕通脹預期發散”的總體研判,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的微調預期明確了基調,也向市場釋放了積極信號。

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要以保持幣值的相對穩定,以確保物價、匯率等方面的穩定,防止物價、匯率的大起大落影響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如果CPI進一步上漲,突破宏觀調控確定的預期目標,央行需要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果斷預調微調,以穩定經濟主體的通脹預期,促進總體物價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這樣就能有效防止通脹預期發散效應,促進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因此,金融貨幣政策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是主基調,是貨幣政策堅守的一條底線;在這條底線之上,金融貨幣政策將會以預調微調、審慎靈活的姿態呈現給市場。

□木丁(財經評論人)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範錦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