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靖難之役起自建文元年七月,至建文四年六月結束,為時約四年。實際上,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完全是以臣叛君,以地方對抗中央,以北平一隅之地對抗全國,無論是軍事、政治及經濟上,雙方的力量對比都極其懸殊。燕王朱棣亦深知己方的不利情勢,故於發難之初特傳檄軍民,謂自己之興兵乃是遵循明太祖朱元璋遺留之祖訓所言,即

“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征討,以清君側”。於是,兩方遂展開大戰。開始,建文帝先是以明朝開國元勳長興候耿炳文為大將軍負總指揮之責,繼而以曹國公李景隆掌兵,後又以都督盛庸繼任,燕王一方則始終以朱棣為主帥。雙方共舉行16次大會戰,每次都是燕王以十餘萬人馬對壘朝廷二十萬至五十萬精銳不等,統計朝廷軍敗十二次勝四次。無疑,屢戰屢敗消耗了朝廷的戰爭潛力,也為燕王朱棣成功實施“黑虎掏心”、自滹沱河一線直搗南京奠定了軍事基礎。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靖難之役

(一)建文帝削藩,燕王起兵反叛。

洪武帝為鞏固朱家天下,分封子弟居於國之要地,並配以精兵猛將。1392年太子朱標病故,洪武帝遂以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乃引起諸王不滿。1398年洪武帝卒,年僅23歲的朱允炆唯恐諸王爭權,便詔令諸王不得至應天奔喪。諸王奉詔後,均以為此是齊泰和黃子澄之謀,不快之心更甚。主少國疑之下,建文帝君臣乃討論削藩之策。齊泰認為燕王兵精勢眾,威脅最大,故削藩當首推燕王。黃子澄卻認為燕王久經沙場,實難迅速平定。而周、齊、湘、代、岷諸王在洪武帝時期即頗多不法,削之有名。燕王同母弟周王朱橚地居開封,與燕王封地相接,削周等於削燕之羽翼,故他建議先取周王,再矛指燕王。權衡再三之下,建文帝決定採用黃子澄之謀。方針已定,1398年7月建文帝以周王謀反為由,將其廢為庶人。次年五月,建文帝又先後幽代王朱桂於大同,廢岷王朱楩為庶人,迫湘王朱柏自焚,囚齊王朱槫於應天。十個月內朝廷先後削滅五王,燕王朱棣為防不測,遂開始準備反叛。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明初分封(應天即今南京)

1399年3月,朝廷開始調整北平周邊的兵力部署。北面以都督宋忠率兵3萬駐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南面以都督僉事徐凱練兵臨清,東面以耿炳文之子都督耿瓛(huan)率兵駐紮山海關。如此,朝廷初步完成了對北平的戰略包圍。當月,朝廷又以防邊為名,將燕王朱棣麾下護衛精銳盡數調往開平,後又調其永清左軍駐彰德(今安陽)、調其右軍駐順德(今邢臺)。同時,朝廷又將燕王身邊得力戰將召至應天。至此,燕王身邊僅剩800餘護衛。六月,朝廷削奪燕王的軍事行動開始收尾。北平布政使謝貴、都指揮使張昺已控制燕王府和北平九門,燕王府內應也做好了準備。七月份,燕王府對外通道斷絕。面對險惡局勢,燕王果斷計擒謝貴、張昺。隨後,張玉和朱能奮戰一夜,終將北平九門克定。都指揮使俞瑱敗走居庸關,馬宣巷戰不勝,退保薊州;奉命自開平前來攻燕的宋忠至居庸關聞變後立即退守懷來。於是,北平城遂為燕王控制。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建文帝圍堵燕王

(二)雄縣、真定之戰。

燕王控制北平後,為打破朝廷封鎖線,乃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自領精銳於七月初五奔襲北平之東大門通州,通州衛指揮使房勝不戰而降。隨後,朱棣又命張玉、朱能領兵攻取薊州。薊州都指揮使馬宣猝不及防,兵敗戰死。稍事安撫後,張玉、朱能又夜襲遵化,衛指揮使蔣玉率部投降。東線威脅解除後,燕王又集結諸將發兵居庸、懷來。俞瑱自忖兵少,便棄城西就宋忠。朱棣率軍緊追不捨,急趨懷來。宋忠倉促臨河列陣,燕王鼓譟而前,宋忠大敗,懷來守將百餘人均被俘殺。至此,燕王朱棣僅用11天便擊潰了朝廷部署的削燕主力。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燕王掃平朝廷軍

削燕失敗的消息傳來,建文帝即拜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領兵30萬北伐。八月十二日,朝廷軍抵達真定。剛到真定,耿炳文便設置了三道防線。都督徐凱駐河間,潘忠駐莫州(任丘),楊松所部9000餘精銳前出雄縣。部屬建議耿炳文應派遣精銳直奔燕王巢穴北平,但耿炳文老成持重,未予採納。燕王分析敵情後認為:耿炳文勢眾,不宜先攻;潘忠和楊松輕出冒進,離北平最近,且立足未穩,故應先行攻取。8月15日正值中秋,燕王朱棣判斷楊松定然忽視防守,乃於深夜奔襲雄縣,全殲楊松所部9000餘人,繳獲戰馬8000餘匹。攻陷雄縣後,燕王又派千餘騎兵伏擊潘忠所部援兵,一戰生擒潘忠。兩戰告捷,燕王迅速撤回白溝河駐營,以防徐凱所部襲擊。恰好,耿炳文所部叛將張保來投,給燕軍提供了耿炳文13萬大軍分兩部駐紮滹沱河兩岸的情報。於是,朱棣乃派張保返回耿營,為其散播燕軍即將來攻以及雄莫兩軍慘敗的消息,以誘使耿炳文將滹沱河南岸的朝廷軍盡移河北。耿炳文中計,燕王趁其移軍之際率軍猛攻,朝廷軍踐踏而死者甚眾,耿炳文退保真定。燕軍攻城不下,遂於八月二十九日班師返回北平。建文帝以耿炳文敗師喪眾,乃以曹國公李景隆取而代之,併為之增添人馬。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雄縣、真定之戰

(三)北平圍城、鄭村壩之戰。

1399年8月20日,受賜“通天犀帶”的李景隆統兵五十萬抵達德州。此時,山海關都督耿瓛也率軍攻擊永平以牽制燕軍。面對東、南兩面受敵的局勢,燕王朱棣決定先集中兵力援救永平,以引誘李景隆率部攻擊北平,使其頓兵于堅城之下。待燕軍攻破耿瓛,便可與北平守軍夾擊疲憊不堪的李景隆部。9月19日,燕王發兵東攻永平,25日燕軍抵達永平,耿瓛聞訊不戰而逃。見李景隆所部未動,朱棣集合諸將商議出塞北取大寧,以獲得大寧朵顏三衛之剽悍邊騎增強己方實力。10月初,燕軍攻破劉家口後急趨大寧。出塞很順利,燕王盡得寧王所部20餘衛兵馬。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燕王襲取大寧

不出燕王所料,李景隆得知燕軍出塞,立即揮師北上。10月15日,朝廷軍抵達盧溝橋。李景隆分兵為三:一以主力猛攻北平九門;二以一部襲取通州,警戒燕王大軍西返;三以九營兵馬屯駐鄭村壩,警戒北平東北側。十一月初四,燕軍抵達孤山(今三河)。偵知朝廷軍佈防後,燕軍即於次日凌晨踏冰渡過白河,進軍鄭村壩。李景隆派遣的警戒河東的都督陳暉與燕軍擦肩而過後得知燕軍渡河,立即引軍尾隨,卻被燕軍擊潰。當時朝廷軍士卒多南方人,他們不耐寒冷。加之長期攻城無功,朝廷軍的士氣已降至極點。剛一接戰,燕軍便擊潰朝廷軍七營人馬,李景隆倉皇逃奔德州,朝廷軍全線潰敗。至此,朱棣已經取得了黃河以北的戰場主動權,而朝廷兩喪精銳,軍事實力已大為削弱。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鄭村壩之戰

(四)燕軍奔襲大同,兩軍激戰白溝河。

敗退德州後,李景隆再度調集兵馬,準備來春再戰燕軍。燕王得知後,決定採取攻敵所必救之計,率軍西進佯攻大同,吸引朝廷軍往援。燕軍諸將對朱棣的部署存疑,朱棣回答道,“我徵大同,大同必告急於彼以求援。苦寒之地,南卒脆弱不耐,疲於奔命,則凍餒逃散者必多。誘而敝之,何為不可?”

是年12月19日,燕軍兵抵紫荊關。24日,燕軍抵達廣昌(淶源)。次年正月初三,燕軍攻克蔚縣,守將舉城投降。初七,燕軍攻克雁門關,完成了對大同的戰略包圍。二月十八日,燕軍抵達大同。李景隆聽聞燕軍攻擊大同,忙率軍出紫荊關救援。而燕軍卻悄然自居庸關返回北平。李景隆無功而返,途中“凍餒者甚眾”。援救大同之行,使李景隆喪失了休整的時間。待四月份進兵至真定的武安侯郭英和安陸侯吳傑按既定部署開往戰場,李景隆也不得不率部自德州北進至白溝河與郭英所部會師。燕王知悉朝廷軍的動向後,立即率軍南下。雙方隔河對峙,激戰即將爆發。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燕軍奔襲大同

李景隆和郭英、吳傑所部匯合後,朝廷軍各部共計60萬。大戰剛開始,燕軍率先渡河攻擊。朝廷軍大將平安曾隨朱棣出塞作戰,深知朱棣用兵特點,乃設伏邀擊燕王,險些將其生擒。激戰至晚間,雙方各有勝負。當夜,燕軍調整部署,準備明日再戰。次日,雙方再度激戰,戰局對燕軍極其不利。此時意外發生了,戰場上突然颳起了一陣旋風,並將李景隆的將旗吹倒,朝廷軍士卒不知就裡,陣腳稍稍鬆動。燕王見狀,一邊催動燕軍猛攻,一邊派精騎繞至朝廷軍後方乘風縱火。朝廷軍大亂而潰,郭英潰而西,李景隆潰而南。燕軍乘勝追擊,朝廷軍被殺傷及溺死者達十餘萬。五月初九,燕軍攻陷德州,收繳朝廷軍糧資儲備百餘萬石,李景隆率殘軍10餘萬潰逃濟南。五月十六日,李景隆自濟南出戰燕軍,再次戰敗,遂棄城南逃。濟南參政鐵鉉率部堅守,燕軍多次攻城和勸降無效,為防師老兵疲,遂撤圍北返。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白溝河之戰,濟南之戰

(五)夾河、藁城之戰。

白溝河一戰,朝廷軍精銳折損嚴重,已無發動大規模攻擊的實力,被迫轉入戰略防禦。燕軍回師後,朝廷軍再度北進,固守定州、滄州、德州,希望以此犄角之勢暫阻燕軍南下。朱棣得知朝廷軍部署後,對諸將剖析形勢後指出:德州、滄州、定州三城中,德州城防堅固,定州修築完備,唯有滄州久不修葺,故可一鼓而攻取之。為了麻痺滄州守軍,燕軍故意佯攻遼東。滄州守將徐凱聽聞,忙令士卒出城伐木修葺城防。誰知,燕軍過通州後突然轉而向南,一夜急馳三百里抵達滄州城下。徐凱猝不及防,被燕軍破城生擒。攻破滄州後,燕軍繼續南下,其前鋒很快抵達德州。勸降不成,朱棣遂令精騎抄掠德州守軍糧道。德州守軍困窘,不得不棄城至東昌(聊城)就食。燕軍緊追不捨,盛庸領兵背城列陣,佈置火器和毒弩迎戰。燕軍此戰受挫,大將張玉戰死,士卒折損萬餘,連朱棣也險遭不測。12月26日,燕軍返回北平,準備休整後再戰。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燕軍受挫北撤

1401年2月16日,燕軍再度南下。當時盛庸率20萬朝廷軍重返德州,與真定守軍相距二百餘里。朱棣吸取上次東昌之戰的教訓,充分發揮燕軍野戰優勢,準備不攻德州和真定城,而是進兵兩城之中,引誘朝廷軍來攻。3月22日,燕軍與盛庸軍對峙夾河。雙方當天即展開廝殺,次日繼續攻戰。自上午七時至下午三時,兩軍不分勝負。此時,東北風忽起,白溝河之戰重演,朱棣乘風猛攻盛庸部,朝廷軍傷亡慘重,盛庸單騎敗逃德州。真定援軍距離戰場80餘里,聞知盛庸戰敗,即按原路返回真定。朱棣再施計謀,讓士卒喬裝成百姓奔入真定城中散步燕軍分散外出蒐集糧草,軍中無人守備的假消息,真定守將聞訊果然率兵奔襲。燕王聞敵中計,率軍乘夜色渡河,並與朝廷軍相遇藁城。燕軍頻頻發兵逼迫,朝廷軍被迫立陣迎敵。朱棣先以一部兵力牽制其三面,後親率精銳猛攻敵軍東北角。守將平安和吳傑於陣中縛木為樓,登樓指揮強弩射擊燕軍。不久,狂風再次助戰,燕軍乘風猛攻,朝廷軍迅速崩潰,約有六萬士卒被燕軍斬殺。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藁城之戰

(六)奔襲應天,朱棣稱帝。

自1399年七月起兵發難至1401年底,燕軍已經連續作戰兩年有餘。雖然燕軍每戰必克,但為集中力量野戰對敵,所克城池並未派兵駐守,故而旋得旋失,能始終控制的城池僅限北平、保定、永平三地。縱然朝廷軍一再戰敗,但憑藉豐厚的人力物力,不消多久便會捲土重來。長期以往,長期奔馳的燕軍根本無暇休整,終將步入困境。此時,應天城中逃出一宦官,聲稱應天城防空虛可取。燕王首席謀士道衍亦勸燕王舍城勿攻,急趨京師。於是,燕王乃定計奔襲應天。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燕軍攻陷盱眙

1402年正月,燕王發兵南下,連克東阿、東平、汶上、兗州等地,直逼徐州城下。徐州守將閉城固守,燕軍計誘敵軍,一舉殲滅朝廷軍3000餘人。三月初一,燕軍捨棄徐州南下宿州。淝河一戰,朝廷軍再敗。但朝廷軍的層層抵抗遲滯了燕軍的兵鋒,讓各路援軍及時匯合。此後,燕軍的處境開始微妙起來。不久,雙反再次爆發小河之戰和齊眉山之戰。尤其是小河之戰,燕軍折損數員猛將,連燕王朱棣也險被朝廷軍斬殺。於是,戰事陷入膠著狀態。這時,建文帝聽信大臣言論,誤以為燕軍連連失利,不久後便會回師。故而,建文帝一紙詔令調回了徐輝祖。徐輝祖部撤走後,淮河前線的朝廷軍頓顯單薄。趁此良機,燕軍再次發揮騎兵作戰的機動優勢,分兵抄掠朝廷軍糧道。朝廷軍困頓飢餓,遂開始策劃突圍。燕軍趁勢尾隨追擊至靈璧,俘都督平安、陳暉等37名將領,徹底掃平了朝廷在淮北的主力軍。

1399—1402年,燕王朱棣是如何用五萬騎兵擊敗建文帝百萬大軍的?

燕軍攻破應天

五月初七,燕軍抵達淮水北岸的泗州,朝廷軍大將盛庸率步騎數萬以及戰艦數千艘列陣南岸。燕軍聲東擊西,以小舟渡至南岸,盛庸軍大亂。燕軍大隊趁勢渡過淮水,攻陷了盱眙。五月十一日,燕王召集諸將商議下一步的進行方向。眾將意見不一,有的建議取鳳陽,阻斷朝廷北方援兵後再南下渡江;有的主張奪取淮安,再逐步推進至長江沿岸。朱棣認為無論是鳳陽還是淮安都與速戰速決的既定方針不符合,若拖延時日,使朝廷軍沿江設備,則大事去亦。於是,朱棣遂率兵急趨揚州。燕軍飲馬長江,建文帝聞訊大驚,忙派使者往燕軍營中請求割地議和。朱棣識破建文帝的緩兵之計,於六月初三揮師渡江。六月初九,燕軍抵達龍潭,繼而兵進應天。六月十三日,駐守應天金川門的谷王朱穗和李景隆開城門迎接燕王入城。建文帝見大勢已去,遂引火自焚。1402年6月13日,燕王朱棣在諸王及文武群臣的簇擁下,於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至此,歷時近四年的“靖難之役”以燕王的勝利而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