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峽作品交響音樂會在開封市博物館新館舉行

關峽作品交響音樂會在開封市博物館新館舉行

著名作曲家關峽。主辦方供圖

著名作曲家關峽。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17日電 “新時代的榮光”——關峽作品交響音樂會日前在河南開封市博物館新館舉行。這裡是作曲家關峽的家鄉和藝術原點,把自己的作品音樂會世界巡演首站放在家鄉是音樂家的一種情感表達。

離開家鄉數十年,如今的關峽早已經兩鬢斑白。從初中到高中,關峽在開封八中生活了六年。他回憶,“有一天學校宣傳隊來村裡慰問演出,一曲小提琴獨奏《慶豐收》聽得我如痴如醉,從此我就迷上了小提琴。後來,看了一部羅馬尼亞作曲家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的同名電影激發了我的決心,我要當小提琴家和作曲家。”

关峡作品交响音乐会在开封市博物馆新馆举行

演員表演嗩吶協奏曲《百鳥朝鳳》。主辦方供圖

高中畢業後,關峽先後去過二夾弦劇團、開封市曲劇團等,廣泛接觸並深入瞭解了大量河南戲曲音樂,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關峽說,正是因為這些家鄉特有的地域文化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也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以及豐富的營養,以至於他在創作《木蘭詩篇》,以及改編交響合唱《朝陽溝》、交響版《百鳥朝鳳》的時候幾乎是信手拈來。

多年來,關峽創作了《木蘭詩篇》《大地安魂曲》《希望》等中國歌劇和交響樂作品,也寫了《圍城》《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等大量的影視音樂。他始終認為,中國交響樂要走向世界、出精品力作,就需要深入生活並使之成為常態。

“有人曾說,中國的傳統音樂登不了大雅之堂。我們是沒有西方的‘波爾卡’,但我們有中國的‘鼓吹樂’。”《百鳥朝鳳》是開封的“音樂特產”,此次音樂會上,關峽將這首極具地方風味的嗩吶曲完美地融合進西方的交響樂中,成為一個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範例,他認為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越是民族的音樂,越能搭建起世界瞭解中國文化的橋樑。

关峡作品交响音乐会在开封市博物馆新馆举行

音樂會全體演職員謝幕。主辦方供圖

同時展示的民族歌劇《木蘭詩篇》集成曲和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是關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個“豫味兒”,一個“京味兒”,都是走遍世界很多國家感動了無數觀眾的優秀民族藝術精品。

“當今的民族歌劇一定要面對世界舞臺,這樣才有文化意義,才可以帶來演出的巨大空間和發展前景。在音樂創作中,我追求的是好聽,用交響的形式,體現出旋律的優美,烘托出古老詩篇的境界,既講歌劇的宏大氣勢,又不拒絕民間戲曲的親切,寫到酣暢處,我的腦海裡是黃河奔騰的景象,寫至細膩處,我的心底是孩子對父母的那種眷戀。我的創新,是運用和聲與復調讓音樂變化多端,絃樂、管絃樂、打擊樂、合唱、獨唱裡融合了各種中外樂器與表達方式,使每個人的演唱都獨具韻味。”關峽說,“我就是要用交響樂這種世界語言介紹當下之中國,讓世界領略中華民族之美。”(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