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百姓健康

11月15日, 家住人和天地小区的老人刘珍在谈到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时, 激动地说: “以前看病条件不行,医疗设备简单,看大病得去省里的大医院。现在不一样了,医疗设备多种多样,医生的医疗水平提高了,大病也能放心看了。”从“赤脚医生”到“优秀专家”,从“乡村诊所”到“现代化医院”,从医疗设施匮乏、技术人员短缺,到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建设积极推进, 医疗卫生事业处处彰显新气象。我市卫生健康事业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资源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管理日益规范,水平显著提高, 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切为了百姓健康
一切为了百姓健康
一切为了百姓健康

健康无小事,健康事业关系民生福祉。我市以“一切为了百姓的健康”为目标,积极践行全民健康承诺,落实医疗扶贫举措,加快医疗卫生改革, 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医疗卫生环境。 今年以来, 我市继续深化医改, 解决好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的同时,做好健康扶贫保障, 提升群众满意度, 增强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幸福感。

一直以来, 市卫生健康局始终把解决病患需求放在第一位, 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大工作力度, 努力解决群众的看病就医难题。

惠民政策,缓解群众看病难题

“家中无病人”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指数,家有患者往往会导致因病返贫。医保政策的实施,惠及了广大群众, 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深刻感受到了医保政策的温暖。 “我现在年纪大了, 身体不如以前, 平时不光腰疼、 腿疼, 天冷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感冒。 一有病就让人头疼, 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一些负担。 现在好了, 有了医保心里就踏实了, 不管大病小病花钱都能报销,医院还经常开展义诊活动, 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说起医保, 年过七旬的老人张家兴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 由于医药费贵, 有些群众小病“挺” 着, 大病“扛” 着, “看病难”、 “看病贵” 影响着群众的身体健康。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缓解了群众“看病贵”。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我市实施了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 贫困人口自付费用不超过10%,困难群众看病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惠民便民政策。 今年1~10月份,我市3.3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健康扶贫诊疗政策, 为贫困患者免除住院费用333万元。 各项惠民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既方便了百姓, 也减轻了他们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为百姓提供了健康保障。

今年以来, 我市深入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优质服务基层行”、 “卫生室标准建设引领提升工程” 等活动, 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房屋建设、 设备购置、 人员配备、 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 全市719所村级卫生室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张汪镇、 南沙河镇、 官桥镇等5处基层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深化医改,推行“互联网+医疗”

“我市深化医保支付改革,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室主任安博说,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优化复合式医保付费方式, 形成“总额控制为主,兼顾人头付费、床日付费、单病种付费、 协议指标付费” 的复合式医保付费方式, 将公立医院住院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内。以药品和辅助检查合理使用为切入点,杜绝开大处方、 大检查的现象, 降低群众医疗费用。将医保结算由收入转为成本支出,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帮助群众做好健康服务,通过提前预防真正让群众更健康。我市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切实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坚持“制度先行、 统筹设计、 强化应用、 互联共享、 业务协同” 原则, 全面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 建成滕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实施市级医疗机构数据及时上传, 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跨院就诊“一卡通”。 以市中心人民医院为依托, 着力搭建全市“医学影像、 心电诊断、 临床检验、 病理诊断” 四大临床中心, 实现对疑难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远程、 异地、 实时、 动态会诊。 建设市镇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系统, 实现门诊医生窗口一键转诊。 加强市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让群众看病少跑腿、少花钱。

创新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我患糖尿病多年,血压也偏高,虽然不是很严重,平日里老是提心吊胆。现在好了,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心里头踏实多了,现在的国家医疗政策真是好啊!” 家住西岗镇的王女士说。为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转变农村社区责任医生的服务模式, 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落实,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推行,这是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 面向全体居民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我市积极推进家庭医生服务, 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各镇街卫生院为主体, 组建家庭医生团队, 为全市群众提供健康指导、健康咨询, 对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查体、 疾病随访等服务。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的原则, 在全市各类医疗机构组织开展“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活动。 据悉, 我市组建了由19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 共计715个, 签约居民94.5万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 逐步树立起了群众个人健康管理的理念; 减少了主要健康危险因素, 预防和控制了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 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起了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对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一直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持续发力, 目前市中心人民医院发展成为位列全国县级医院百强第7名的综合性医院,市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 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 总体建设水平处在全国县级领先地位。(特约记者 廖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