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韩流在中国衰退了呢?

饭饭家的二湿兄


这几年,韩流确实在中国有所衰退。但是韩流依旧还是很强势的。

衰退主要有以下原因:

1.国内偶像组合的崛起。早在2013年tfboys出道火速爆红之后,就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力。凭借他们的养成模式,粉丝群体上到奶奶,妈妈,下到小学生,初中生。受众群体广阔,硬是在当时杀出了一条血路。要知道当时的韩流有多火。2013年也是exo爆火一年,BigBang也正红。而tfboys当时在中国的人气真的和exo有得一拼。

而他们的成功也让人看到了中国偶像组合的希望。无数的娱乐公司开始借鉴这种模式。也让很多公司开始了对偶像的培养。终于机会来了。去年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今年的《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我们看到了中国偶像的元年,也看到了希望。

也让我们发现了原来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偶像艺人。虽然现在中国的娱乐体系还并不适合偶像的发展。但是也要一步一步来。现在中国冒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质偶像,要颜值有颜值,要实力有实力。自然圈了不少粉丝。对韩流的冲击还是蛮大的。

2.国内的限韩令。2016年,因为萨德事件,中国政府限制韩国艺人和节目的举措全面开启,中国广电总局的禁令包含:禁止韩星中国演出;停止新的韩国文化产业公司投资;停止韩国偶像团体面向1万名以上观众演出;禁止新签韩国电视剧、综艺节目合作项目;禁止韩国演员出演电视剧在电视台播放等多项规定的措施已经传达到各电视台,并要求在2016年9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这项举措没有在明面上说,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肯定的。这件事影响真的很严重。本来我们对韩国的印象就不是很好。这件事对韩流的打击很大,而很多的粉丝也开始脱粉。

3.粉丝自身。国内这几年产出了很多优秀影视作品,也让我们发现了很多优质的演员。很多粉丝不再过多关注韩流。转而关注国内的优秀演员。粉丝这个群体虽然是源源不断的。但是这个群体的增长速度还是很一般。很多人都是在不停爬墙的。很多曾经追韩流的粉丝都爬墙回来开始追中国的偶像演员了。反正国内这几年发展是很不错的。也有很多的文化输出。对国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文化差异,模式的单一,组合人数过多,入坑难等等。都是韩流在中国衰退的原因。


小可爱是只猫


要分析韩流在中国衰退的原因,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韩流为何曾在中国一度流行。所谓韩流是指韩国流行文化。也许在我们一部分人的心目中韩流就是韩国的影视作品和流行音乐,然而实际上广义的韩流也包括韩国的饮食、服饰、风俗等民族文化。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后者的流行是依赖于前者的,而这就涉及到文化包装与输出能力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党和政府要强调将我国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首先说明一点:至少我国就目前而言还并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正如我们在经济上依然还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之所以不是一个文化强国不是因为中华文明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播手段途径的问题。要知道全世界只有中华文明是拥有上下五千年未曾断绝的原生文明,和我国一样古老的古埃及、古希腊文明都已是失落的文明,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今的埃及人、希腊人究竟是不是建造金字塔和帕特农神庙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的后代。要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如近两百年间兴起的西方文明岂不是匪夷所思吗?很显然问题的症结只能是出在我们的传播手段途径上。西方文化、日韩文化固然不是先天优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家在传播途径上自有一套。

实际上文化输出能力在相当程度上是与国家实力和文化政策息息相关的。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外文化输出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只有一个国家强大才会使别国关注其文化。对此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解放前夕一位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去了美国纽约,他在国内是教授,可当时的美国并没多少人学中文的,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找了一份刷盘子的工作。15年后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饰爆成功,这时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了——在此之前这位教授到处投递简历而无人问津,然而随着中国试爆原子弹的消息传到美国之后美国各大高校开始主动联系他。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饰爆成功发生在1964年,如今在又已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世界第一大农业国、世界第一大粮食总产量国、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资国以及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可以说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家企业财团、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无论喜不喜欢都无法忽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可以说当今世界没任何一片土地是中国资本和人员的所不曾涉足的,伴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迄今为止我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87万人。

韩流之所以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我国大行其道,一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尚未进入高速发展期,因此对韩国怀有一定的艳羡;二则是因为中国自身文化的衰落——因为近代历史上的列强入侵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原因使中国传统文化一度出现过失落,以致于有的说法声称”华夏文明在日韩“,这话固然是一种绝对化的偏见,但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自身文化衰落的客观现实。当时韩国的经济发展、韩剧中的情景使中国的年轻人看到了人均年收入2万美元的人们的生活,因此会有一种新鲜感。当然这也并非韩流在特定时期能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全部原因,因为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经济更加发达。韩流在中国取得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韩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对当时的中国观众而言:韩国文化相比欧美文化更易于接受。韩国政府一向积极施行文化立国政策:韩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开设了韩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专业,以举国之力推动文化输出事业。1992年中韩建交后的一段时期内两国关系还算是相对密切的:建交使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对韩国开放,与此同时中国也得以打破与韩国这个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外交坚冰。恰好同一时期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在历史问题上一再挑衅中、韩等亚洲邻国的民族感情,中、韩两国在声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同时也加强彼此之间的经贸合作,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自然也涵盖在两国贸易的范围之内。事实上韩流在中国最早的发展是得到中国官方和人民的支持认可的:事实上最早的韩流可不是芒果台引进的——1993年韩国电视剧《嫉妒》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内地荧屏;1997年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央视的热播带动了韩国娱乐文化涌入中国并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韩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蓝色生死恋》、《大长今》等剧集的热播将韩流推向了最高峰。从2005年起在华发展的韩国演员回国后一再爆出不当言论,使中国观众开始心生反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韩国强大的文化渗透扩张能力是建立在对我国文化的剽窃基础之上,这就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韩国产生强烈的反感意识。而韩国却并未就此收敛,恰恰相反的是:除了剽窃中国文化之外,在政治、经济、领土等诸多领域都和中国出现了对立,这就使中国国内的反韩情绪愈演愈烈。事实上不只是文化领域如此,在经贸领域同样如此:直到萨德事件之前中国人购买外国商品最大的对象国不是美国、日本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而恰恰就是韩国,然而萨德事件使韩国的亲美单边主义外交路线暴露无遗,同时也使包括文化产品在内的韩国产品失去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事实上除了民族情绪之外,即使单纯从经济文化领域来看:韩流的衰退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近期日本一制裁就使韩国经济的缺陷暴露无遗,同样韩国在文化领域的缺陷也早就有迹可循。韩国本身是一个文化资源匮乏的国家,而韩国所谓的文化立国战略却在相当程度上立足于对我国文化的剽窃。我们不妨将韩流与日本的流行文化输出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差距实在太过明显:不能否认日本的文化作品中也有一部分粗制滥造的脑残作品,不过仍不乏经典之作。日本尽管是一个本土文化相对贫乏的国家,但却是一个擅长模仿学习的国家,事实上茶道、花道、书道、剑道等东瀛风俗其实无一不起源于华夏,不过不得不承认日本以其独特的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使之发扬光大,在围棋方面日本甚至还一度对中国进行了反向输出。在文学方面日本诞生了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87年村上春树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他也因此获得了耶路撒冷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从1951年4月起“光文社”的《少年》漫画杂志开始连载手冢治虫的漫画作品《铁臂阿童木》,如今阿童木已成为日本动漫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早已跨出了日本的国门。1954年的电影《哥斯拉》创造了此后数十年间经久不衰的日本流行文化符号,1956年《怪兽王哥斯拉》登上了美国银幕,从此这一日本流行文化符号开始走向世界。在1954年的电影《哥斯拉》中扮演真人主人公的志村乔在同一年出演了黑泽明导演的《七武士》,由此令欧美第一次认识到亚洲电影的崛起。1970年1月《小学1-4年级生》杂志开始连载藤子·F·不二雄创造的漫画作品《哆啦a梦》,这部作品很快就和《铁臂阿童木》一样成为整整一代亚洲青少年的童年回忆。1974年三丽鸥公司为其设计的凯蒂猫形象创造了一段颇具世界性的简历:“凯蒂猫出生于英国伦敦并于父母和双胞胎姐妹咪咪生活于此。凯蒂和咪咪都念三年级,她的兴趣是音乐、读书、吃妹妹自己做的饼干以及最重要的交新朋友”。凯蒂猫这一卡通人物形象为三丽鸥公司创造了100亿日元的利润。由井出博正作词、远藤实谱曲、千昌夫演唱的《北国之春》于1977年4月5日发行,到1979年《北国之春》唱片累计卖出500万张,这首歌的影响力同样跨出了日本国门——1988年中国大陆将其评为“过去10年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外国歌曲”。这首歌曲还在泰国、蒙古、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夏威夷、巴西唱开,成了一首为15亿人所喜爱的歌曲。在我国邓丽君、蒋大为、关牧村、刘德华等人曾翻唱过国语版的《北国之春》;叶启田、韩宝仪翻唱过闽南语版;徐小凤、周润发等人翻唱过粤语版。如今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每年能创造出近30亿美元的产值。日本的动漫和影视作品曾一度风靡亚洲,可以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有整整一代人是看着日本动漫成长起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视机正逐渐走入我国家庭的时代孩子们看的是《哆啦a梦》、《龙珠》、《足球小将》、《灌篮高手》等动漫作品,而《血疑》、《排球女将》等影视作品也曾在中国制造出万人空巷的效应。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文化作品并非只在日本国内以及中国等亚洲国家火爆,事实上在全世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相比之下韩流在亚洲之外还有市场吗?

当今世界是平的——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文化产品都是以全世界作为市场进行着激烈竞争,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国界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正在日益淡化。在这种情况下韩流不要说走向世界,即使在传统的亚洲市场也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目前韩国的文化产业是受到双重挤压的:一方面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其文化软实力逐渐向亚太地区扩散,而日本作为亚洲的地区的传统强国其实一直和韩国有各种各样的竞争,文化产业方面的竞争也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军力等硬实力稳步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文化产业并且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人民族自信心的日益提升必然会使中国的文化产业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所以在面临美、日强势挤压的同时韩国还必须面对中国这种正在日益崛起的新兴文化大国的反超,其实追赶乃至反超韩国的又何止中国一家,近年来就连泰国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流行文化产业并已经占领不少当年被日韩独占的文化产业市场。照此趋势发展,亚洲的流行文化产业市场恐怕即将由日韩独大逐步过渡为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如果日韩贸易争端让我们看到了韩国在经济上的短板,那么只要我们仔细审视中、日、泰等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韩国文化产业的衰落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1.政治原因,国家管控。

中韩建交初期,两国关系密切,韩国对中国进行文化输出,中国也允许老百姓接受。若没有央视译制的韩剧引起老百姓的追捧,从而让大批年轻人对韩国文化更加崇拜,也不会有“韩流”一词的产生。萨德事件后,两国关系急冻,当年最初的哈韩少年少女也已经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知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情感上自然开始疏离。再加上国家管控,限韩令一下,让韩国娱乐文化在中国受到重创。

2.国家发展,国人文化自信

喜欢韩国文化是因为觉得他们比我们走在前面,剧制作更精良,音乐娱乐更时尚好看。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开放,网络的发展,我们接受到的信息更多元。最重要的是,人们对本国文化更加自信。我们文化底蕴深厚,只是不善于挖掘和包装,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娱乐产业必然会有更大发展,自己的比别人的好,干嘛还去看别人的。

3.审美疲劳,与现实差距大

韩流文化缺乏创新,之前积累的优势已不在。只能靠外表吸引年轻人,没什么内涵。中国人实际赴韩人数不在少数,去过的人都会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巨大。

我认为,韩国娱乐产业在某些方面还是领先中国的,从中国不断购买也好盗版也好的一个个韩国综艺节目就能看的出来。只是加上国家政策和民族感情,大多数人对待韩国以及韩流文化更加理性。所以,韩流在中国不会再辉煌。


MissMa老师


难道你觉得我们中国偶像就不如他们吗,王一博肖战现在就是很好的例子,韩妃泰妃彩虹屁吹上天都快和我们明抢了,我们的偶像香着呢,只想带回家藏起来,限韩令很不错,继续就限就很好[酷拽]




战哥老王三岁啦


韩流本是宣传效应,衰退属回归自然。

我儿子读初中时正值韩流期,暑假在家看韩剧大呼,韩国电视最好看,韩国人最漂亮又有文化!出于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我问是吗,为什么体育比赛中的韩国运动员普遍没有中国的好看?儿子愣了一下说反正我们班的同学都这么说。我儿子读的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现在500强企业领的也算高薪,每当说起韩流只笑笑地说,韩国假的比较多。


老刘7056


这个问题很值得商榷。曾几何时,韩流作为影响中国娱乐圈的重要力量,甚至引领着东亚这个娱乐和潮流的风向,其中工业化的人才培养流程、健全的造星体系,以及丰富的娱乐展现和周边,无不让周边国家为之羡慕,包括中国。

曾几何时,许多中国人把韩国明星、韩国电视剧以及韩国的美女和型男,作为自己心仪的偶像和喜欢的明星,甚至说是之中几乎全民的行为。但从近几年来看韩流的逐渐褪去,也让韩流在中国逐渐走向了萧条。




当然韩流衰退原因是多方面的。就韩国娱乐业内因来说,还是源自于自身创新的匮乏。韩国在歌唱明星的培养上模式单一化,以至于培养出来的明星过于雷同单调。大量韩国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只会流行音乐,只注重舞台表现力和粉丝互动,反而忽略了表达内涵。



经历了近20年的韩流造星运动,流星明星和男团的千篇一律,自然导致了粉丝的审美疲劳。EXO和Big bang之后,已无影响全亚洲的男团,加上新晋艺人本身的影响力减弱,致使韩国娱乐业并没有从前如此影响力。


就中国来说,多年对韩流的取经,也逐渐掌握了韩国的一套造星流程。自我进行加工,不比舶来文化显得更接地气?本土明星的接连不断,也在稀释着韩流的粉丝。



当然内忧外患之时,韩国明星本身的丑闻不断,各路艺人被包养时有传出,加上韩国娱乐圈性侵案接连被爆出,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公信力和职业生涯,而之前在众人前的名声也一落千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韩关系的变化。在朴槿惠执政时期,中韩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且处在一个深度互动的阶段。随着两国关系的变化,限韩令的出台,导致了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并不如前几年。这一重要原因,致使韩流在国内的受众越来越小。

其实,对于韩流退却的原因,也是由于民间对韩国文化和社会认知,不断清晰的过程。曾几何时,韩国的文化经济水平让我们羡慕,可随着深入了解发现,并不如那么好。加上中国人均生活水平逐步与韩国接近,这样一个小国家值得我们羡慕的东西,真没有太多。



在中国人为部分韩国人欢呼之时,部分韩国人并瞧不起中国人,且认为他们的东西是最好的,在一次次把中国传统文化当成自己的东西同时,在竞技赛场也屡次排挤中国人,这更激起了中国人对韩国人的不满,同样这更影响了中国粉丝对韩国明星的好感。


武侠小王子


2005年以来,韩流逐渐出现退潮现象。中国人对韩流的热情开始冷却,对韩国或韩国人以及韩国的流行元素表现出来腻烦甚至厌恶的情绪。红极一时的韩流何以沦落到今天的地步,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韩剧的缺陷暴露   

首先,韩剧的制作商在尝到成功的甜头后,开始越来越重视商业目标。在出演阵容方面比起“演员”来更依赖“明星”,拍摄出来的影片也是比起“作品”来更像是“商品”。批量生产的内容雷同、表现手法单一的韩剧,正在受到观众的冷落。处于退潮期的“韩流”只剩下了商业化操作。   其次,韩剧过于拘泥于传统文化,而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很多韩剧中不停的宣扬妇女的三从四德,这种传统吃人礼教的羁绊对于女性社会地位普遍高于韩国的中国来说,难免会受到一定的排斥。由于韩国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方的影响,这虽然使得其拥有绚丽多彩的外表,却不能忽视其内在东西方各文化的碰撞与摩擦。另外由于不停的吸取却没有足够的整合,使得韩国文化看起来比较粗糙,没有足够的沉淀,因而经不起细细琢磨,惊艳之后容易对其失去兴趣。所以,可以说韩流兴在其文化,亡亦在其文化。   

(二)“文化霸权主义”的阻碍   

在韩流的强势推动下,韩国向周边国家单向输出影视产品的同时,文化优越感悄然滋生,政府行为的介入,更让周边国家对韩国借电视剧宣扬韩国历史观、文化习俗甚至饮食的做法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不仅如此,这样的“文化霸权主义”还会引起周边国家地区文化和经济上的保护主义。以中国为例,韩国影视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太大,致使中国政府采取了限制措施。自从1993年以来,中国引进的韩剧不断增多,韩剧屡屡在中国内地创造高收视率。与韩剧在中国的“红火”形成对照的是,中国国产电视剧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广电总局对引进海外电视剧进行了政策上的调整:“多国引进,不专美韩剧”。与此同时,韩国输入中国的电视剧价格上涨过快。过高的买入价格让中国内地电视台感到不堪重负,自然也会减少韩国电视剧的上映。从韩流在中国的涌动开始,韩剧就是其核心动力。如果核心动力骤然降温,势必使韩流在中国陷于停滞状态。

(三)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负面影响   

首先,部分韩国人由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作祟,面对一系列历史问题,不客观地看待,而是疯狂地夸张和扩大自己祖先的历史功绩,甚至歪曲中国的历史来达到目的,自然会引起中国人的不满。辱华电视剧的播出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也成为了“嫌韩流”在中国风起的因素之一。   

其次,2005年韩国将“江陵端午祭”成功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举动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再次引起了中国人的不满。虽然韩国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在韩国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节日中,偏偏申报了在中国也有着重要地位的端午节,是否多少有些针对中国的意味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这场端午申遗风波造成的误解是不易被消除的,中韩两国民众之间的心理隔阂也进一步加深了。   

另外,在高句丽历史问题、海上经济专属区划分、农产品贸易等事件中,两国也曾有过很大的纷争。再加上少数让中国观众听来不舒服的韩剧台词以及网络上谣传的孔子是韩国人之类的论调,也容易激起中国人激愤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情绪扩散开来,对韩国文化产品在中国的传播必然会产生负面效应。   

(四)两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   

任何一种文化态势与政治或经济都有联系。这几年韩国的经济遇到了一些问题,韩国制造业在中国退却、服饰贸易中出现韩国方逆差等等,同时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由此韩国热的退却即可得以预测。   

首先,中韩文化产品贸易不对等。中国有媒体报道,中国对韩国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比制造业产品贸易逆差还大。中国存在严重的“文化赤字”。中国大量引进了韩国影视剧,批准了许多韩国影视明星来中国开演唱会、做宣传,却没得到韩国同样的回报。中国影视剧很难进入韩国市场,韩国三大电视台更是少有播放中国电视剧。据韩国《朝鲜日报》披露,为了平衡韩国与越南的文化贸易,韩国政府有意识地引进了多部越南电影。但韩国却没有对中国这样做过。无论韩国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这样的文化贸易逆差在使中国人感到不解的同时更多的形成了一种厌恶情绪。   

其次,2008年,在华韩资企业的不当作为造成了更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劳动合同法》的实行,提高了劳动力成本,部分外企的预期收益下降,加之金融危机的打击,出现大批在华韩资企业弃厂逃离的现象,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韩国企业的信誉度大幅下降,韩国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更是大打折扣,甚至一度成为不守信用的代名词。此类负面形象的产生必然引起中国人的反感和抵制。

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成为许多亟待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的一个成功范例。韩流的成功经验表明,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完全有实力实现“汉风”的全球化发展。应对韩流,我们应保持理智,以开放的大国姿态,汲取韩流文化之所长,以韩流遭遇“寒流”的教训为戒,切实改善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需要将外国的先进文化“引进来”,这样才能在多角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赢得文化输出对象国的尊重,文化推广自然顺水推舟,而且会是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弘毅小书童


因为中国在崛起,我们国人的审美在提高,我们有阳光帅气的酷盖一搏,有倾国倾城的战战,有铁血阳刚的吴京,有风度翩翩的胡歌,我们有那么多那么多好的演员,歌手,我们为什么不支持自己的艺人,而去舍近求远呢?中国早晚要超越他们,一骑绝尘,他们只有仰望的份。



涉世半生


韩国于1948年正式建国, 国名来源于1919年在我国上海成立的流亡政府,韩国文化起源 于中国文化。

韩国是个缺乏历史的国家,建国才70多年来,朴正熙政变推翻李承晚, 李明博山清算卢武玄,文再寅清算朴谨惠,仅有11任前总统下场都不好。被世界上共认为韩国总统是最高危的职业。她的国旗都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为其设计的。由于它缺乏历史,所以在世界各处寻找,看看那些历史上优秀的东西,可能是属于韩国。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很快,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构筑了韩国现代文化。韩国文化在亚洲和世界的流行被称为韩流。中韩建交初期,两国关系密切,韩国对中国进行文化输出,由于它反映的是国民收入达到2万亿美金的民众生活,大批年轻人有新鲜感,开始对韩国文化崇拜。

05年后,由于韩国演员回国后,对中国发表的不当言论,而逐步开始限制。萨德事件后,两国关系急冻,乐天集团成为众矢之的,民众从情感上自然开始疏离,让韩国娱乐文化在中国受到重创。韩流文化缺乏文化内涵,缺乏创新,偶尔一看很有新鲜感,进而再看千篇一律,服装统一、发型统一、模样也统一,固定的套路,使韩流文化变得十分单薄。


没有文化的娱乐注定不会长久,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开放,网络的发展,我们接受到的信息更加多元,人们对本国文化更加自信。我们文化底蕴深厚,只是不善于挖掘和包装而已。


德雨50926495


1、政治影响。我们从小就学会取其精华、海纳百川的意思,面对韩国文化的输出,我们至今也在交流包容学习好的流行文化中,但是我觉得国为大,萨德等政治影响都是韩流弱化的原因。

2、弘扬发展自身。母辈父辈时,中国的文化就被多国学习传扬,而现在的年轻人思维活跃,创新精神更值得赞扬,不接受被动输入,而是主动用各种新的方式输出。

3、韩流文化出现重复单一局面。虽然有层出不穷的韩剧、组合,但是可以说韩流在大家的眼里都有着一个固定模式,没有多重文化的展现,会有审美疲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