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民族文化是“世界的”

名山之宗、江河之源

  犛牛之地、歌舞之鄉

  這是玉樹州的美譽

也形象地概括了玉樹州多元的人文風俗

藏民族傳統文化在這裡得到不斷地

挖掘、傳承、保護、弘揚

並走向世界

《牽手新地標邁進新時代》聯合採訪報道組

日前來到了世界最大瑪尼石堆:

嘉那瑪尼石經城

  

玉樹:民族文化是“世界的”

  世界最大瑪尼石堆嘉那瑪尼石經城 到底有多大?

  瑪尼石堆東西長283米,南北寬74米,高2.5米,有20多億塊瑪尼石。

  20多億快瑪尼石是什麼概念?同等數量的石頭,可以修建出100平米的房子20餘萬套。它佔地達兩個足球場,轉上一圈需要15分鐘。 現在的嘉那瑪尼石經城已經不僅僅是世界最大的瑪尼石堆。經歷地震後,嘉那瑪尼石經城已經被規劃建設為群眾轉經聖地、遊客旅遊勝地、石刻文化傳習中心。

玉樹:民族文化是“世界的”

  依託嘉那瑪尼石經城,玉樹市結古鎮新寨村大部分村民成為了石刻經濟的參與者,他們憑藉傳統石刻技藝刻出的瑪尼石,或用作轉經者祈福,或作為遊客旅行紀念品,實現了傳統技藝向經濟效益的轉化,提高了經濟收入。

玉樹:民族文化是“世界的”

  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遇到了新寨村一位年近90的老奶奶,雖然眼睛看不見了,依然憑藉自己多年積累下的感覺刻出了瑪尼石。老奶奶告訴記者,如今,來嘉那瑪尼的人越來越多,她每月也能通過自己石刻掙到400至500元。在介紹瑪尼石刻技藝的同時,老奶奶表示,她最大的希望就是這些技藝能傳承下去。

玉樹:民族文化是“世界的”

  新寨村一社社長桑丁旦周說:“嘉那瑪尼石經城重建完成後,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遊客越來越多,我們在傳承石刻技藝的同時將瑪尼石變為文化工藝品,既可以傳播藏文化還能帶來經濟的收益。”

玉樹:民族文化是“世界的”

   世界最小 瑪尼石刻和彩繪佛像

  2018年8月,玉樹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文尼瑪和弟弟吾金的作品獲得“世界最小彩繪佛像”和“世界最小瑪尼石刻”世界紀錄認證。

  兩項世界紀錄創造者才文尼瑪、吾金兩兄弟都是玉樹州唐卡噶瑪嘎孜畫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從小跟隨自己的父親學習唐卡和石刻技藝。“這次能成功申請世界紀錄是我們多年技藝磨練的結果,我們被列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越來越多人關注到我們的文化遺產,文化傳承也越來越好。我們也想通過世界紀錄的申請讓更多人瞭解我們的藏族文化,讓文化走向世界。”才文尼瑪表示。

玉樹:民族文化是“世界的”

  不僅如此,在此之前玉樹的世界最大黑帳篷和最長的藏文書法長卷(單部作品)先後被認定為世界紀錄,藏族傳統文化不斷從玉樹走向世界。

  文化世界紀錄的背後是深厚的文化底蘊,熱愛傳統文化的人正在努力構建這一文化傳承保護體系,玉樹正是這樣一個地方。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玉樹多年來用“世界級”的文化讓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