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皇后錢氏:攜手一生不論境遇,為愛執著真情人生

在君權時代,普通人的愛情是多少後宮女子所羨慕的,或者說愛情對於她們來說是奢侈的夢想。

一旦愛情來了即使是帝王家亦可感天動地,明英宗朱祁鎮皇后錢氏讓人看到在帝王家普通愛情。雖然無能為力,但拼盡全力的模樣,是明英宗之幸運。這一次男女之間的愛情,並且歷經磨難,最後不負真情。

明英宗皇后錢氏:攜手一生不論境遇,為愛執著真情人生

錢氏

◎皇后與皇帝,妻子與丈夫

明英宗是明朝的第六任皇帝,又是第八任皇帝,之所以間隔兩任,是因為其跌宕起伏的經歷,他也是明朝特殊的一位皇帝。

他的特殊和傳奇經歷背後還有一位默默關心和支持他的妻子錢皇后,明英宗一生能有錢氏為後,這是他比其他帝王幸運的一點。

錢氏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原配,在朱祁鎮很小的時候,錢氏就嫁給了他。錢氏的出身也並不是多麼顯赫,但其家族可以說是明成祖朱棣的嫡系部下,是可以信任的。不僅如此,其家族還是吳越錢氏後裔,這也許也是錢氏能被選為皇后的原因之一。

錢貴,海州人,英宗睿皇后父也。祖整,從成祖起兵,為燕山護衛副千戶。父通嗣職,官至金吾右衛指揮使。貴嗣祖職,數從成祖、宣宗北征,屢遷都指揮僉事。

明英宗初期,朝廷主要事宜決定權還是在張太皇太后手中,就連選擇錢氏為後,也是張氏主導的。

公元一四四二年,明英宗十五歲,錢氏十六歲。這一年,年輕的錢氏嫁給了同樣年輕的朱祁鎮。並且他們的婚禮也創下明朝皇帝婚禮的先例,也就是皇帝登基之後才大婚。

明興,諸帝皆即位後行冊立禮。正統七年,英宗大婚,始定儀注。

在《明史》中關於"天子納後儀"有一整套的流程:

流程一,凡納采問名,前期擇日,遣官告天地宗廟。

明英宗大婚,去錢氏家裡納采問名的是英國公張輔和"三楊"之一的楊士奇。

流程二,次納吉、納徵、告期,傳制遣使,並如前儀。

幫助明英宗完成流程二的是成國公朱勇和三楊之一的楊溥等人。

流程三,次發冊奉迎,所司陳設如前儀。

這一流程還是以張輔和楊士奇為主去完成的。

流程四,女官以九龍四鳳冠禕衣進皇后。

此流程表示錢氏進入紫禁城,從孃家到夫家。

流程五,次日早,帝后皆禮服,候太后升座。

到這一流程基本結束了,錢氏正式成為明英宗妻子,也是明王朝的皇后。

明英宗皇后錢氏:攜手一生不論境遇,為愛執著真情人生

吳越錢氏家訓

◎愛情開始的模樣

雖說錢氏不是明英宗自己選擇的皇后,但他和錢氏可以說是先結婚後戀愛,在婚後培養起了感情。錢氏結婚後生活是幸福的,因為朱祁鎮處處為其著想。

前面已經說到,錢皇后家族雖說是吳越錢氏的後裔,但在明代他們這一支在王朝統治階層體系中只是一般家庭。所以當錢氏成為皇后,明英宗想提高一下妻子孃家的地位,這對於帝王來說是很輕鬆的事情,但都被錢氏拒絕了。

帝憫後族單微,欲侯之,後輒遜謝。故後家獨無封。

錢氏拒絕給孃家恩賜也能看出一些深層次的東西,首先是錢氏的性格,此性格符合一個賢后的基本性格特徵。其次是明朝的潛規則,明朝從開國到英宗時,後宮多拒絕賞賜。最後,應該就是錢氏其家族的教育,從吳越錢氏發展的整體脈絡來看,錢皇后作出如此選擇並不奇怪。

除了此件事能證明英宗對於錢氏的感情外,還有一點也能證明錢氏與英宗的愛情是真誠的。自古王朝後宮都有一條不變的潛規則,那就是母憑子貴。若一後宮女子生了兒子,那將受到封賞和重視,這就更不用說是正宮之主皇后了。

錢氏作為英宗皇后,各方面都不錯,但有一點讓她感到焦急,就是結婚好幾年了,也沒有為朱祁鎮誕下一子。反觀其他妃子,陸陸續續都有喜訊,特別是朱祁鎮的長子出生,對於錢氏來說壓力倍增。

這一刻,明英宗站在了錢氏的背後,一直等待她生育,對她的態度和感情沒有改變,英宗沒有像他父親宣宗那樣以無子名義去廢后。

從一四四二年到一四四九年這一段時間,雖然明英宗有了長子朱見深,但並沒有立其為太子,這很明顯是為了錢氏。

明英宗皇后錢氏:攜手一生不論境遇,為愛執著真情人生

朱祁鎮

◎當你失去一切時,我要拼盡全力

錢氏與英宗的生活如果沒有一場戰爭的話,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但變化太快,磨難正向他們而來,不變的唯有真情。

公元一四四九年,明王朝的北部邊境之患瓦剌不斷挑釁,年輕的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引導下,準備親自率軍攻打瓦剌。但奈何因為王振和其他因素,這一仗明軍慘敗,曾經幫助錢氏與英宗婚禮走流程的柱國大臣張輔也戰死在這場戰爭中。

當這不是最壞的消息,對於明王朝和錢皇后來說,最壞的消息是明英宗被俘了。這一刻,王朝失去君主,而錢氏失去夫君。

面對英宗被俘,王朝有一系列挽救國家危機的措施,立新帝,並準備贖金救英宗。但作為一個女人的錢氏無法去決定國家大事,她只是想盡全力救回自己的丈夫。

英宗北狩,傾中宮貲佐迎駕。

瓦剌之所以俘虜英宗而不殺他,主要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利益,為此錢氏不惜散盡宮中全部財產,只為英宗。

除此之外,她無能為力,但亦拼盡全力,日日夜夜祈禱英宗安全,希望其早日回來,她的這種希望是當時宮中任何人都無法做到的,包括朱祁鎮的母親孫太后。

夜哀泣籲天,倦即臥地,損一股。以哭泣復損一目。

整日以淚洗面,為此落下一腿一目殘疾,即使普通人家愛情也不過如此,何況她是皇后,這一刻她也不是皇后了,只是一個祈求丈夫安全回家的苦命女人。

公元一四五零年,被俘一年的明英宗被大臣接回,錢氏終於不要再日夜擔心,而英宗看到錢氏時,除了感動外,更多的也許是感覺對不起結髮妻子。

明英宗回來立刻就被其弟景泰帝朱祁鈺軟禁,而且軟禁的環境越來越殘酷,時間長達七年。在這七年時間裡,英宗鬱鬱寡歡,之所以能撐過來,不得不感謝錢氏。

在心理上,錢氏經常安慰他:

英宗在南宮,不自得,後曲為慰解。

在生活上,錢氏賺錢養家:

聞英宗為太上時,錢後至手作女紅賣,以供玉食。

這七年時間,雖然明英宗失去了一切,但是他有錢氏,就等同於擁有了全世界,此時他們的角色似乎調換了,錢氏是英宗的依靠。

公元一四五七年,景泰帝病重,他的兒子早逝,帝國繼承人不明確。在孫太后支持下,部分朝臣開始行動,迎接英宗重新登位,史稱"南宮復辟"。

明英宗再次登上帝位,重新回到人生頂峰。此刻,明英宗最應該感謝的人也許不是支持他復位的功臣,而是陪伴他渡過七年軟禁生涯的錢氏。

所以錢氏再次成為皇后,明英宗繼續來呵護她。雖然擁有眾多阻礙,但輪到英宗為她遮風擋雨。

明英宗皇后錢氏:攜手一生不論境遇,為愛執著真情人生

土木之變

◎"死不同穴"

人生最大的悲劇也許就是無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悲劇用來形容英宗和錢氏是恰當不過的。

公元一四六四年,明英宗病重,病入膏肓的那種,英宗自己也知道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開始安排一切。

等所有事情安排好了,只有一件事讓英宗放心不下,那就是陪他共患難的錢氏。英宗臨終之前為錢氏做了三件事。

第一,叮囑繼承人

英宗的繼承人是長子朱見深,他是周貴妃所生,所以為保錢氏,英宗特定告誡他:"皇后名位素定,當盡孝以終天年。"

第二,遺詔,顧命大臣

英宗最後安排顧命大臣李賢,對他說:"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李賢"退而書之冊"。

第三,廢除後宮殉葬制度

此件政策是英宗一生中的閃光點,該政策雖然是受眾多因素影響而頒佈的,但不能不說裡面沒有錢氏的因素。也許英宗為保錢氏也是廢除殉葬制度內在原因之一吧。

明英宗駕崩後,錢氏的處境變得艱難,因為其無子,而新皇是周太后所生,這樣後宮中就有兩位太后,周太后不是正妻,但是皇帝生母,所以錢氏的日子並不好過,辛虧有部分朝臣相助。

公元一四六八年,錢氏去世,本來按照英宗遺詔,她是與英宗同葬的,可是遭到周太后的強烈反對。

為了合葬的問題,周太后與兒子朱見深共同面對朝臣的壓力,明憲宗朱見深沒有想到朝臣在對待這個問題這麼固執,大臣一副準備跟他死磕到底樣子。

最後明憲宗和周太后妥協了,採用大臣們的折中建議,"時力請合葬裕陵左,而虛右以待周太后"。

雖然建議通過了,但在實際操作中,周太后還是做了一些手腳。

九月合葬裕陵,異隧,距英宗玄堂數丈許,中窒之,虛石壙以待周太后,其隧獨通,而奉先殿祭,亦不設後主。

周太后命人將錢氏所葬之地與英宗玄堂中間的通道堵得嚴嚴實實,而周太后自身那邊卻是與英宗相通的。

此事一直到明孝宗才被發現,明孝宗想打通通道,但因為風水問題放棄了,錢氏最終還是與英宗相隔。

錢氏的一生有喜有悲,悲喜皆來自於明英宗,若從愛情的角度來看,他們是讓人羨慕的。他們的感情在帝王家是極其少見的,也是極為珍惜的。

對於錢氏來說,她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幸運的是明英宗對其真情,不幸的是明英宗不在的時光,她一人獨自面對所有的不幸。

若有來生,只願不入帝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