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教育史上與蔡元培齊名,為人脾氣暴躁,終因誤食花生而死

他在教育史上與蔡元培齊名,為人脾氣暴躁,終因誤食花生而死

大教育家未必脾氣好

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有“北蔡(元培)南馬(君武)”的說法。跟“北蔡”的謙和大不相同的是“南馬”性情暴躁,從不以溫良恭儉讓示人。

馬君武早年居留日本的時候,“革命和尚”蘇曼殊天真,而馬君武較真。一次論詩,馬君武為蘇所屈,“轉羞為怒,急起,奮拳欲毆曼殊,曼殊茫然。楊滄伯起而排解,始已”(見《南社詩話》)。1902年,梁啟超、章太炎等組織反清復明紀念會,日本當局威嚇,梁啟超等紛紛退出,馬君武乃最後的堅持者。民初,他懷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凱,在南京臨時總統府,他對宋教仁大加質詢,而宋先打他臉頰,馬君武大怒,奮起還擊,重傷其眼睛。“宋以是質馬,而亟批其左頰,馬還擊,傷宋目。宋入病院,旬日始愈。”(見胡漢民自傳)1917年初,在國會討論對德宣戰的會上,馬君武等人為反戰反獨裁之中堅,但政學系骨幹李肇甫卻贊成對德宣戰。馬君武大怒:“放狗屁!”說罷舉杖擊打李肇甫。抗戰軍興之前,張學良喪師失地,馬君武先生寫了“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當行。美人窩是英雄冢,那管東師入瀋陽”那首傳播一時的諷刺詩。

他在教育史上與蔡元培齊名,為人脾氣暴躁,終因誤食花生而死

馬君武塑像

馬君武,原名道凝,改名和,號君武,桂林人。1900年赴新加坡見康有為,銜命回廣西策應唐才常起義。1901年自費赴日本讀書,為廣西第一個留學生。初與梁啟超辦《新民從報》,旋追隨孫中山革命。 1903年入日本京都大學學應用化學。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為首批盟員,參加起草同盟會章程,被選為執行部書記長。1906年回上海創辦中國公學。1907年赴德國入柏林工業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他是第一個在德國獲取工學博士的中國人。

辛亥革命前夕回國,值上海起義,出任《民立報》主筆,呼號革命。旋被推為江蘇省代表,出席獨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創建中華民國,推選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民國始元,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部次長和臨時參議院參議員,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馬君武還是南社詩人,也是達爾文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之一。生平譯著甚豐,主要有:《物種起源》、《達爾文》、《民約論》、《彌勒約翰之說》、《賦稅論》、《唯心派鉅子黑智兒之學說》、《代數學》、《礦物學》等書。

他在教育史上與蔡元培齊名,為人脾氣暴躁,終因誤食花生而死

今天位於廣西桂林的馬君武墓

馬君武在雁山第二次任廣西大校長時因誤食花生導致胃穿孔,卻未及時送桂林醫治,一代宗師遂於1940年8月1日不治身亡。死後就地在雁山鎮南百米處建馬君武陵園。時有“一代宗師”輓詞。 馬君武曾言“馬克司者,以唯物論解歷史學之人也。馬氏嘗謂,階級競爭為歷史之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