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能為創業者“兜底”嗎

創業從來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許多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旅。但創業必然存在一定風險,這也是導致一些年輕人雖懷有一腔熱情但最終放棄創業的主要原因。

創新型青年人才,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發展希望之所在。如今社會各界都在積極營造適合青年優質人才成長的創業環境,比如浙江省近日試點的一項創業保險制度就吸引了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為“雙創”保駕護航,服務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人才創業保險的思路值得借鑑,若試點成功可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創業環境優化但風險猶存

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以來,國家層面以及各地政府部門紛紛推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稅收優惠政策指引》,截至2019年6月,我國針對創新創業主要環節和關鍵領域已陸續推出了89項稅收優惠政策措施,政策涉及企業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從國家稅收層面扶持初創企業成長,幫助企業和科研機構留住創新人才。

二十國集團創業研究中心和啟迪創新研究院聯合發佈的《2018/2019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指出,以我國近10年間創業質量的變化來看,創業環境總體情況較好,創業活動國際化程度正不斷提高。

儘管創業環境在優化,但創業者在創業初期依然面臨各種難以預測的風險。比如收入不夠穩定、創業資金來源沒有保障,以及缺乏相應的風險規避渠道。創業者一旦創業失敗,就會面臨債務和生活的雙重壓力。

針對阻礙青年人在創業路上勇往直前的“難點”和“堵點”,在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所在的“創新高地”餘杭區,浙江省率先探索推出政保合作的“人才創業險”,為創業者“兜底”失敗風險。據記者瞭解,這是在餘杭區委組織部(人才辦)指導下,餘杭區科技局、未來科技城管委會、浙江銀保監局餘杭監管組的合力推動下,試點實施的一款人才創業新險種。

餘杭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截至目前,餘杭區累計引進和培育海外高層次人才4800餘名,其中“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147名、“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200名。人才創業保險不僅有利於當地繼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同時也可以幫助解決這些創業者面對創業風險時的後顧之憂,是一項激發創新創業激情的重要保障機制。

保險“兜底”創業失敗風險

人才創業保險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提供,共分為“科研保”“創客保”“科創E保”三款產品。產品重點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及所在科技企業或項目研發以及研發團隊生活經濟補助提供保險保障。

《金融時報》記者從人保財險相關人士處瞭解到,其中的“科研保”主要針對因特定原因導致項目研發失敗,經相關部門認定,給予研發費用的損失賠償,保額最高可達1000萬元。“創客保”主要針對創業失敗,對創客團隊給予生活補助,每人一次性生活補助最高可達3萬元。“科創E保”除了對創業項目研發失敗給予相應的損失賠償外,還同時涵蓋研發團隊人員生活經濟補助等保障,保額最高也可達1000萬元。

上述三款保險保費年費率最低可至3%,也就是說,如果企業創業初期投保30萬元,創業、科研失敗後可獲得1000萬元的賠償。另外,政府將根據人才和項目類別提供最高30萬元、100%的保費補貼,參保企業創業、科研失敗即可獲得1000萬元賠償,在此期間企業不用出一分錢保費。

業內人士認為,解決創業人才的後顧之憂不可能完全依賴政府,因為財政不可能為每一位創業失敗的人埋單。通過政保合作的辦法,讓保險公司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地方政府用一部分資金為創業人員和團隊購買保險,而不是無償給予。如此不僅能達到雪中送炭、分散風險的作用,同時,還能促使政府部門加強對創業人才的項目立項、執行等全程各環節的監督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效果,確保項目失敗率降到最低。

人才創業保險制度的落地,讓一些民眾擔心是否會有人假借投資之名進行騙保。據記者瞭解,保險公司每設立一個新險種,都會經過嚴格的風控,並經由監管部門審批,如果風險高於收益,則不可能設立。對此,太保產險浙江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保險公司有自己嚴格的風控評價體系,肯定會防止騙保情況發生。

據悉,目前人才創業保險的相關產品已經制定完成,正在對參保企業及各種創業、科研失敗對應的賠償標準細則進行最後的商討。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