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佈經濟“家底”:二三產業法人單位數量五年間增100.7%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20日在北京表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已完成數據採集和主要數據彙總工作。經濟普查數據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協調發展取得的新進展。

中国公布经济“家底”: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五年间增100.7%

資料圖:江蘇鹽城一家企業內的生產景象。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鮮祖德在當天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會上介紹說,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摸清了中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系統反映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獲得了極其寶貴的海量數據,是對國民經濟一次高質量“體檢”。

具體而言,普查結果深刻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重大變化。鮮祖德表示,從單位數量、從業人員、資產、營業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產業佔比均有很大優勢,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實至名歸。

普查數據顯示,2018年末,第三產業的產業活動單位數量佔第二、三產業總數比重達到80.3%,其法人單位資產佔比也達到81%,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佔比達到55%。

普查結果還準確反映了中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大量增加的新成效。2018年末,中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093.2萬個,增長100.7%;產業活動單位2455.0萬個,增加1151.5萬個,增長88.3%;個體經營戶6295.9萬個。

與此同時,普查結果全面反映了中國創新發展深入推進、新動能培育壯大的新進展。鮮祖德說,此次普查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企業法人有6.6萬個,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7.7%,比2013年末增長37.9%。

此外,2018年,中國有11.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了新產品開發,比2013年增長了9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比2013年增長55.7%,申請專利數量增長70.7%。(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