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規則修訂後首家!紅太陽棄可轉債轉道非公開發行

11月初,中國證監會修訂發佈了《關於修改的決定(徵求意見稿)》、《關於修改的決定(徵求意見稿)》、《關於修改的決定(徵求意見稿)》。

這也是證監會對2017年2月發佈的“再融資新政”和2017年5月發佈的“減持新規”的再次修訂,修訂的內容大大鬆綁了目前非公開發行的諸多條款限制。

至此,再融資政策業已經歷了一個從嚴到寬的輪迴。

2017年再融資政策修訂,非公開發行被抑制,而可轉債被鼓勵,如今2019年末再融資政策再修訂,非公開發行鬆綁,可轉債產品在這種局面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11月20日晚間,市場出現了首例放棄可轉債發行轉道非公開發行的上市公司紅太陽(000525.SZ)。

該上市公司公告表示要終止公司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並撤回申請文件,但同時又公佈了最新的2019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

再融资规则修订后首家!红太阳弃可转债转道非公开发行
再融资规则修订后首家!红太阳弃可转债转道非公开发行

對於調整融資工具,紅太陽表示,終止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並撤回申請文件的原因為,自本次可轉債方案公佈以來,公司董事會、經營管理層會同中介機構一直積極推進本次公開發行可轉債的各項工作。根據當前農藥行業市場環境變化,結合公司產融戰略和募投項目進程,公司計劃調整融資方式,經與保薦機構等多方反覆溝通,並審慎決策,公司決定終止本次公開發行可轉債事宜。

如今來看,定增在監管鬆綁的情況下勢必會回暖,如今的問題則變成了可轉債的發行將會受到多大影響。

對此,國金證券分析師周嶽表示:從近幾年再融資規模和渠道的佔比情況來看,2017年再融資政策收緊後,再融資市場整體融資規模有所下降,轉債作為監管鼓勵的融資品種,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需求,因而轉債市場有所擴容,融資佔比有所提升。

2014年~2015年,再融資政策持續寬鬆。可以看到,轉債的發行量被進一步壓縮,到2015年時,可轉債的發行規模僅為93.80億元,發行家數3家,而增發作為再融資的主要渠道,其規模持續擴張,此趨勢直到再融資政策再次收緊時才出現逆轉。因此再融資新規一旦落地“放鬆”後,轉債替代定增的功能有所減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轉債的融資需求。

不過周嶽認為,轉債不會被定增完全替代,其特點決定了市場上對此類資產的供給和需求都依然存在。他表示:

對發行人來說,定增對原股東最大的成本是股權稀釋,而可轉債的轉股過程是一個連續過程,股本攤薄的壓力會在轉股期均勻釋放,同時轉債的發行條件也比較簡單,審批較快。目前轉債市場的潛在供給仍有4590億元,其中銀行轉債佔35%,券商佔5%,金融企業對資本的需求仍然是轉債的主要潛在供給。

對投資者而言,轉債由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特點,對一些特定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來說具備不可替代的配置價值。轉債沒有鎖定期限制,可隨時在二級市場上賣出,流動性風險小,同時轉債存在下修等條款博弈,具有其他投資品種所不具備天然優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