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弱势群体享受全方位服务

□本报记者 赵希翔 特约记者 闫盛霆 通讯员 唐琼

“天冷了,不能受凉感冒,要适当锻炼,增加肺活量。”11月18日,淄川区张庄卫生院“巡诊医生”田同新来到罗圈峪村贫困户赵庆金家里,一边给他仔细诊疗,同时提出健康建议。

今年以来,淄川区围绕贫困群众看病、住房、上学等问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找准切入点,大力开展扶贫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夯实政策兜底扶贫保障,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目前,淄川区已实现贫困人口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机构减免、扶贫特惠保险医疗商业补充等“五重保险”100%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对发病率高、治疗费用高、严重影响生产生活能力的45种重点疾病和48种次重点疾病,逐户逐人逐病进行核实,分类建立大病、慢性病、重病工作台账,落实救治措施,对未救治完的大病、重病患者落实长效救治措施,提供公共卫生、慢性病随访、健康咨询指导服务。

此外,严格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今年全区累计落实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政策7331人次,医疗机构减免94.66万元;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两免两减半”政策2.29万人次,垫付住院费用1800余万元,减免费用10.3万元。同时,积极推动教育扶贫成为惠及全区贫困学生的温暖工程,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和免补政策。通过发放助学金、免除学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学段资助全覆盖。今年共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772笔,贷款资金1400余万元;对1580名建档立卡学生落实教育免补资金580余万元;对377名中高职“雨露计划”学生,每人落实3000元补助。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投资1321万元,开挖管沟6.6万米,铺设各类管路16.85万米,砌筑水表池等1354座,6个镇10个村1.87万人的饮水质量和便捷程度明显提高。另外,强化工程监管,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制定和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三项制度”和“三个责任”,确保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结合今年夏季“利奇马”带来的灾情,建立了危房改造原计划台账和受灾台账,对受灾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今年的危房改造计划,以镇街道为主体组织实施统建,因户制宜,通过原址修建、整体搬迁、随子女居住等方式,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