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乡镇没人来?那是思路没打开!禹城莒镇建起“济南产业园”实现“无中生有”

“在这儿投资建厂,经营环境好,招工容易,离济南也不远。我们一起来的有八九家企业。”11月6日,山东泽森商用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鹏介绍,去年该公司为了扩大产能,将厂房从济南市历城区搬迁到莒镇工贸园,除了看中交通便捷的优势,更看中的是这里的服务。

偏远乡镇没人来?那是思路没打开!禹城莒镇建起“济南产业园”实现“无中生有”

据悉,莒镇工贸园区2017年9月开始规划,整个园区占地1000亩,2017年11月启动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前两期共220亩,144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24栋,288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1栋,入住企业35家。三期将建设344亩,预计明年5月份交房。

莒镇党委书记秦飞龙介绍,禹城市南北狭长,莒镇地处最南端,位置偏远,曾经交通不便,在全市比较落后。没有工业,中青年村民多外出打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留不住人才和年轻人,何谈乡村振兴?”“如何改变工业一穷二白的局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秦飞龙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恰在这时,禹城市出台了《关于扶持德州高新区及乡镇专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要求各乡镇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实际,瞄准1至2个产业,重点发展对环境承载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且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

偏远乡镇没人来?那是思路没打开!禹城莒镇建起“济南产业园”实现“无中生有”

思路打开天地宽,离禹城市区远,但是相对的离济南市区近。经过镇党政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转头向南,将发展目光面向济南,借助济南市提升产业标准,许多企业外迁的时机,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专门承接济南产业转移。主要招引以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类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让村民就近就业。

偏远乡镇没人来?那是思路没打开!禹城莒镇建起“济南产业园”实现“无中生有”

镇党委的规划得到了禹城市委的大力支持,工贸园区建设迅速实施。面对有人担心“偏远乡镇没人来”的顾虑,他们坚定信心不动摇,相信“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统一安评、环评。环评一搞,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坚持社会化、市场化配置资源,引进企业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避免一个企业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节约了生产企业成本。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运行,建好标准化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厂房可买可租,方便企业入住。提高硬件标准,水、电、路、气、网等九项基础设施配套。

偏远乡镇没人来?那是思路没打开!禹城莒镇建起“济南产业园”实现“无中生有”

针对“偏远乡镇没人来”的担心,莒镇立足实际,高点定位、大局谋划,实现了园区企业的“无中生有”。“一是变偏远为快捷。举全镇之力打通了园区到济聊高速潘店入口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在区位上成功融入了济南都市圈,实现了开车1小时到济南市区。二是采取市场化招商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代理招商。招商公司招来一个企业奖励相应资金。三是提供高效服务,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经营环境。”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宁传民介绍。

“来了一切手续都不用自己操心,镇政府有人领着去办项目立项、工商登记、安评、环评等各种手续。我们企业职工办健康证到医院查体要排队,等到三天后才能查。镇政府协调医院给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第二天就检查了。”山东贝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陶艳斌说。

高标准的硬件设施、细致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批济南企业呼朋引伴纷至踏来。整个园区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包装包材三大产业,清一色的济南外迁企业。许多企业都是组团入住。机械加工企业一来四五家,海产品加工企业一来十几家。企业之间也形成了链条式结构,如包装包材企业直接为其他企业配套。呈现出单个企业智能化生产、多个企业链条化生产、整个园区基础化生产的“三化”发展格局。

有了就业平台,该镇积极引导群众回乡创业就业。芦堂村的马庆刚,原来在济南搞海产品加工,一期工程建成后,他就回来买了一套厂房,又带来了5个同行。他说:“在济南是租的厂房,想扩大规模租金太贵,不如在家乡买个厂房建厂,还能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据悉,三期工程建成后,共可入住企业100多家,解决就业4000余人。为此,镇政府启动了“一户一人”就业计划,将免费对回乡就业的群众进行专业培训,吸引大批外出打工农民“归雁兴莒”。“全镇共有6000余户,如果有4000户实现一户有一个人就业,每人每年收入3万元,其他的2000户再通过其他方式致富,全镇小康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秦飞龙信心满怀地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崔珠峰 李月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