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孩子哭闹不要抱,会惯坏孩子的”其实,我应该多抱抱孩子

或许你也听过,或者是在哪看到过,月子里的小婴儿哭闹的时候,最好不要抱,因为会惯坏孩子的。到现在还能依稀的听到别人在谈论这个话题。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满月席,就听见几位奶奶妈妈在聊天,其中一位宝妈说:孩子小,不要一直抱着,不然会惯坏她的,如果抱习惯了,孩子会让一直抱着。接着另外几位奶奶和宝妈表示很赞同。

回想一下,在我女儿出生的时候,也听过几位过来人告诉我,孩子小,不要总抱着,不然孩子会被惯坏的。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后悔。也怪自己当时经验太少,不懂孩子。

“月子里孩子哭闹不要抱,会惯坏孩子的”其实,我应该多抱抱孩子

孩子为什么哭闹,宝妈要找到原因

哭是孩子的一种语言,是表达某种感受的一种方式,比如我不舒服,我饿了,我渴了,或者我很孤独,很寂寞,或者我感觉不安全。这个时候,宝妈要及时的回应宝宝。

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10个月,习惯了黑暗,习惯了被包裹的感觉,习惯了血液流动的声音,骤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会感到心慌,没有安全感,就比如我们离开了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也会有一种心慌的感觉。孩子出生后找不到熟悉的感觉,这个时候只有妈妈身上的气息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熟悉,也最令小婴儿心安。

“月子里孩子哭闹不要抱,会惯坏孩子的”其实,我应该多抱抱孩子

孩子哭闹要给与回应

我女儿出生后月子里每天都是睡觉,吃奶,拉了,尿了,也不哭闹。但是,出了月子之后晚上开始让抱着睡觉,而且必须边走边抱,一坐下来就哭,也没有生病,就是必须要抱一两个小时才肯在床上睡。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百天后才缓解。

有的孩子必须抱着睡,这跟个性有关,有些孩子特别敏感,他对大人的呵护要求很高。这种孩子白天晚上你抱着他睡很好,放下就不睡了。对于这种孩子,我建议父母辛苦一点一定要多抱孩子,孩子总有不需要抱的时候,在这之前抱到孩子不需要抱为止。

“月子里孩子哭闹不要抱,会惯坏孩子的”其实,我应该多抱抱孩子

孩子哭闹不抱看似是孩子适应了,实则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你根本看不到

需要抱是孩子的一种本能,是因为孩子太敏感,如果孩子哭,我们大人就是不抱,过段时间孩子确实能够适应了,没人抱他就得自己适应,但是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来讲,他没有安全感,得到的是一种不良的教育。

宝宝哭了,妈妈不管不顾,任由他哭,首先从心理上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小就会缺乏安全感,对周遭的环境感到恐惧,从而使宝宝的行为变得木讷,长大后容易造成自卑、懦弱的性格,从小得不到父母情感上关爱的孩子,性格上是容易有缺陷的。

“月子里孩子哭闹不要抱,会惯坏孩子的”其实,我应该多抱抱孩子

孩子哭闹,有时也是一种求救信号

小婴儿容易因为肠绞痛而哭闹,这时候如果成人接收到了这种信号,却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就容易酿成大错,极有可能加剧生理上的苦痛、疾病治疗上的延误,甚至是心理上的伤害,导致孩子长大以后会出现“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月子里孩子哭闹不要抱,会惯坏孩子的”其实,我应该多抱抱孩子

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孩子如果哭闹总是得不到回应,就会放弃哭闹,接受现实,被迫适应环境。长期行为无效产生的挫败感,无助感。

著名心理学家塞得格曼,曾将无助感的产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个体会在努力尝试却始终无法成功的“不可控状态”中,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我这么努力的哭闹,妈妈怎么就是不抱我,我这么痛苦,妈妈为什么不抱我)

第二阶段:个体会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事情的结果并没有太大联系,进而生成“自己始终无法控制行为结果”的认知。(今天哭闹了一天,妈妈仍然不抱我)

第三阶段:一段时间的失败,逐渐转化为万年无力的绝望 。(妈妈为什么不抱我,是不爱我吗?好无助)

第四阶段:无助感转化成认知方面的损伤,和行为层面的放弃。(我一直哭闹,妈妈也不理我,不哭了,接受现实吧)

哪些看似成功“战胜”了孩子哭闹的妈妈们,实际上,你们失去的将是孩子的内心缺乏的安全感,无助感,绝望感。

“月子里孩子哭闹不要抱,会惯坏孩子的”其实,我应该多抱抱孩子

孩子哭闹求抱抱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先找到孩子哭闹的原因
月子里的孩子除了吃就是睡,哭肯定是有原因的,妈妈们要仔细的寻找原因,饿了渴了,困了、拉了、尿了!饿了就喂奶,尿了拉了就换尿布,这时妈妈及时喂奶或者更换尿布,孩子如果是这些原因,妈妈满足了,孩子很快就会停止哭声了。

如果不是上面的原因,妈妈就需要及时的给与回应
确定宝宝并不是因为上述原因哭闹,可以先轻轻的拍拍宝宝的后背,唱首歌谣,来安抚宝宝,不要立即抱起来,得到安抚的宝宝应该很快会停止哭闹。如果不管用,这时候在轻轻地抱起宝宝,温柔的安抚宝宝。不能放任孩子大哭,听到孩子哭闹,父母要第一时间寻找原因,然后解决问题,孩子得到满足就不会在哭闹了。

“月子里孩子哭闹不要抱,会惯坏孩子的”其实,我应该多抱抱孩子

结语:

及时回应不光适用于小月龄的宝宝,同样适用于大龄孩子。当孩子不小心受伤、或是生病服药疗时,因不舒适而有哭闹的行为,父母都应多加体谅,不可再火上浇油,指责训斥孩子,想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此时也不是最佳教育时机,理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缓解生理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