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292 篇 原 創 主 文-

一般都認為中國最大的省份是新疆,面積高達16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最小的省市則是海南,陸地面積僅約3.54萬平方公里。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從地圖上看新疆和海南,兩者的面積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圖by《中國自駕地理》

然而,一個國家的疆域包括了領土、領海、領空的全部國土。因此,如果算上約2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海南就躍居中國面積第一大省。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加上海域面積,海南的國土面積就有這麼大,圖by海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

但就是這樣一個“大省”,歷史上多個王朝都把它當作廣東省的一部分進行治理,直到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委掛牌,屬於廣東省的海南行政區正式被撤銷,改設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可能大多數人不曾想到海口會是海南省的省會,圖by會員Amy

那麼與廣東在一起數百年的海南是如何一步步脫離出來,獨立建省的呢?

一、重歸中原王朝的統治

“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碳,夏無寒泉....”這是公元1097年,已到花甲之年的大文豪蘇東坡被貶到海南儋(dān)州時,無奈地感嘆這裡艱苦的環境。

今天我們去旅遊的海南,擁有陽光、沙灘以及大海,但是在過去,在深居內陸的中原人眼裡,這裡卻是孤懸於海外的瘴癘之地。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月亮灣海灘是海南省最寬、保存最完好的海防林帶之一。圖byVIP會員趙軍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他們就從兩廣地區多次橫渡瓊州海峽,來到無人管理的海南島北部定居繁衍,成為這個海島上的居民。只不過那時候的生產力水平低下,黎族人並沒有在此建立起像樣的城市。

而且當時的中原王朝勢力目光都只盯著內陸的平原地區,這個孤懸海外的海島並沒有太大吸引力,直到秦始皇一統天下南征百越後,設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海南歸屬象郡管轄。

漢朝時期,漢武帝滅了南越國,將海南島納入大漢王朝的版圖之後,他在島上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兩郡治下共十六個縣,隨後大批漢人移居到這裡。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三都鎮舊州坡儋耳郡治遺址上廢棄的石屋,圖by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

到了後來,漢朝官吏對島上人民的統治幾乎酷虐,加上島上黎漢間頻發矛盾,激起黎族人多次起兵反抗官府,為了鎮壓起義,漢王朝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到了漢元帝時期,國力已經走向下坡,恰巧當時又遇上關東地區大饑荒,漢朝無奈只能採用重臣賈捐的建議,不再派兵鎮守海南,並撤銷島上的兩個郡及治下的十六個縣,從此,海南島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管治。

三國時期,海南島歸東吳交州管轄,東吳大帝孫權在雷州半島復置珠崖郡(郡治設在今廣東徐聞),對海南島實行“遙領”,並沒有在島上建立實際的統治機構。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徐聞,中國南極角尾鄉,圖byVIP會員李觀雲

到了南北朝的梁朝時期,嶺南冼夫人憑藉自己和丈夫馮寶家族的威望安撫了島上的黎族人,藉此她親自上書朝廷,請求在海南島上設置崖州,梁朝皇帝恩准了她的奏請,並將這個州郡劃歸廣州刺史統轄。

從此,海南島迴歸中央王朝的管轄。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海南民眾“鬧軍坡”祭拜“嶺南聖母”冼夫人,圖by海口市旅發委

隋唐時期,中原王朝對海南島的行政區劃進行多次改革,增加了行政區,加強對這個島嶼的控制程度。

今天海南省的文昌、臨高、瓊山等地名便是源自於唐朝對海南島的行政區劃改革。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文昌的地標性建築:清瀾大橋,圖by一陸瘋景

雖然在唐宋時期,大批的漢人移民海南,島上漢族人口逐漸超過了黎族人,但由於中央王朝並不重視海南島的建設,在當時這裡還是一片比較荒涼落後的偏遠地區,僅作為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

二、離開廣東的懷抱

元朝時期,朝廷在海南設立隸屬湖廣行省,相當於地級市的瓊州路,元末至正年間,改隸屬廣西行省管轄。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十分注重同南海周邊國家打好關係,海南島正好位於南海,成為中國與這些王國溝通往來的重要紐帶。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三沙市,中國最年輕的地級市,與南海周邊國家接壤,它的設立開啟了以行政治理宣示國家主權的新篇章,圖by海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

因此朱元璋很重視島上的建設,並且為了加強管理,他在此設立瓊州府,海南又迴歸以漢族為主體的廣東管轄。

之後清朝基本上沿襲了明朝的劃分,設置隸屬於廣東省的瓊崖道,下設瓊州府(今瓊山府城),這是海南別稱“瓊崖”的來歷。

1858年,英國殖民者逼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增開瓊州等11個城市為通商口岸,外國人大規模湧入海南,促進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天津條約規定增開的11個通商口岸,圖by《中國自駕地理》

尤其是在法國入侵越南後,海南全島離越南本土如此之近,完全處於殖民者的炮火下,後來中法戰爭爆發,雖在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籌備下,海南平安地度過了危機,但仍面臨著法軍船堅炮利的威脅。

在之後,張之洞並沒有鬆懈海南的海防工作,他下令鋪設海南至大陸的海底電報線,在島內主持修建電報中轉站,同時建置海南各處炮臺,並增加海南的駐軍,加強海防以自衛。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海口市秀英炮臺是清代晚期聞名遐爾的四大海岸炮臺之一,圖by海口市旅發委

之後更是在海南島上鋪設了十二條大路,並各地鼓勵商人到海南開礦伐木,這些措施為後來海南建省規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作為廣東省治下的一個行政區,海南在經濟、軍事方面都遭受到前者的制約。

因此,想有更好的發展,就只能脫離廣東獨立建省。於是到了1887年,海南人潘存向清廷提議“瓊州改建行省”。

張之洞對此提議十分重視,可是當時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哪有空去採納這麼好的建議。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海南的獨特地理位置,唯有獨立建省才能有更好地發展。圖by《中國自駕地理》

1912年9月,孫中山簽署的《瓊州改設行省理由書》中再次提出海南建省的建議,不過隨著袁的倒臺以及之後的動亂,這個提議最終不了了之。

一直到抗戰勝利後,1947年3月,國民政府通過設立海南特別行政區長官公署的議案,並於4月撤銷了廣東省政府瓊崖辦公處。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1945年9月9日,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

次年,國府正式通過將海南改為海南特別行政區的決議,1949年,海南特別行政區設立,這是海南第一次成為獨立的省級行政區。

解放後,海南成為廣東省的一個行政區,直到1988年,才算是正式脫離廣東的管轄,成為我國最年輕的省份。

三、下南洋的中轉站

中國人下南洋通常是因為生活所迫,他們就像蒲公英一樣散落在南洋這片陌生土地上,寫於清雍正的《論南洋事宜書》中說到:“閩廣人稠地稀,田園不足以耕,望海謀生者十居五六。”,因此從古至今,廣東、福建、海南這些沿海地區一直是最為活躍的地方。

17世紀

以來,西方的殖民勢力進入了遠東地區,英、法、荷等國家先後在東南亞開闢商埠,將這一區域劃入世界殖民貿易體系,人口眾多的中國便成為他們眼中的“蛋糕”。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19世紀南洋華工在種植園工作

海南島作為沿海一帶的中國移民南下出海闖蕩的重要驛站,不僅為島上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也見證了這座海島與東南亞環海區域

最深的聯繫。

雖然海南的下南洋浪潮比起福建、廣東沿海一帶來說在時間上偏晚,但規模卻不小,據說在文昌、瓊海一帶幾乎家家戶戶有華僑。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瓊海蔡家宅是當年印尼僑領蔡家森興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民宅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有“僑鄉第一宅”之譽,圖by瓊海文旅局)

海南從古至今就是一個

移民島,在下南洋的移民中有求生、也有求財,但不管怎麼樣,他們對這裡的影響深入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闖南洋的人群中,混得不好的人可能就沒有機會再回來,賺到錢的則會將海外先進的東西通過船運源源不斷運回海南。

有華僑不辭辛苦把橡膠樹引進海南,使中國橡膠工業開始從這裡起步,而有的則引進咖啡樹苗,經過這裡海島的風土條件馴化,形成了獨具韻味的芳香,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興隆咖啡福山咖啡。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海南萬寧興隆,咖啡文化博覽園咖啡林,圖by秀山輕雨

1921年至1927年這幾年間,在南洋各國站穩腳跟的華僑紛紛向海南匯回豐裕的資金,社會資金充足,於是在海口各縣開始陸續修建起公路,同時橡膠、礦業再次好轉,商業出現新的興旺。

在30年代,海口老街相繼蓋起具有南洋風格的騎樓,還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商號,郵局、銀行、旅店等紛紛建成開業。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海南騎樓老街是最能代表海口老城文化的一片街區,圖byVIP會員趙軍

到1939年,日本入侵海南前,海口五條老街已經成型,街上商鋪林立,建造的資金70%來自南洋華僑。

三、海外孤島並非文化沙漠

拋開這裡走出眾多華僑不講,如果對海南瞭解不深,以海南所處的地理位置來講,估計不少人會說這裡曾是“生態綠洲、文化沙漠”。但實際上並不是,在明代,海南曾經歷過一個名賢輩出的輝煌時代,被譽為“海外鄒魯”。

在走出的名賢中,海瑞,一個讓人難以遺忘的名字,他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通過鄉試後中舉步入官場,“海青天”是他的外號,還在身後的四百多年間買棺上疏、家徒四壁、與貪官鬥智鬥勇…他的軼事被反覆傳唱。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莊重古樸的海瑞墓園,圖by海口市旅發委

在明代200多年的歷史裡,小小海南島中舉者近600人,可以說是人才輩出,一時之間“天下望郡,亦罕有衣冠盛事如瓊者。”。

海南孤立海外地處偏遠,自古以來就遠離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從這裡走出去的這些文化人身上的狂狷精神其實是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

狂狷的“狂”是指不拘一格,氣勢猛烈,蔑俗輕規,“狷”指潔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汙。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大園古村是遠近聞名的“華僑鄉”“教師村”,據說,明清時期,該村就有多達63名舉人、貢生、秀才。圖by瓊海文旅局)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指的是漢文化,由於戰亂等原因,中原王朝的經濟文化重心不斷由西北向東南遷移,尤其是經歷了多次漢人南遷。

所以,海南雖然偏離政治中心,卻與漢文化越靠越近。另外,唐宋的貶官也給這裡帶來巨大而深遠的文化影響。

五公祠紀念的“五公”(李德裕、李綱、趙鼎、李光、胡銓)都是一代歷史名臣,他們被貶到海南時並沒有就此而落寞,而是開始在此傳播中原漢文化,對開拓海南文化功不可沒。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五公祠,現成為展示中國古代貶官文化、海南歷史文化及具有海南特色的古代建築藝術的文物古蹟,圖by辜負今生

唐朝王義芳被貶海南,收徒設學,傳播中原文化,這是海南史載最早的學校。

北宋的蘇東坡被貶海南三年,在這培養了一個學生,叫符確,後來登科進第,這是海南第一個進士。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位於五公祠左側的就是蘇公祠,圖by辜負今生

這些“狂狷之士”帶來的無疑是純正的漢文化,而且他們多是因為性情耿直、敢做敢為,不與權貴同流合汙而被貶,他們的思想、知識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響了海南人,更使海南真正進入了中原文化的版圖!

在大家印象中,海南開發得比較晚,其實這裡的海洋貿易開展的比較早,甚至還走出一批民間海商的先驅。

這個海島曾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商貿樞紐,如今又擁有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遊島“三大優勢”,海南,將全球矚目!

1.海南史志網.冼夫人在海南黎族社會發展上的功績;

2.南炳文.明太祖對待南海周邊諸國政策初探.《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1年第18期;

3.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承擔的任務與南海密切相關.2018年07月03日;

4.鍾康模.論張之洞在中法戰爭期間抵禦外侮的思想及實踐.《廣東社會科學》1990年第4期;

5.楨淳.華僑在海南創辦中國第一家橡膠公司.《僑園》1997年第4期;

6.符和積.明代海南島“賢才匯興”局面產生的原因.《學術研究》1984年第4期;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走進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自駕地理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

更多精彩內容/線路,歡迎戳左下方的“瞭解更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