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年內退市公司達17家 併購重組退市或將常態化

■本報見習記者吳曉璐

近日,因為觸發面值退市而處於停牌狀態的*ST華業,一度引起熱議。11月20日,*ST華業已經向交易所遞交了申請豁免退市的相關材料,在A股市場尚屬首例。

“*ST華業申請豁免退市基本上沒有希望,面值退市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市場化程度最高,也是市場最有力的淘汰機制。”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ST華業申請豁免退市並不具備合理性和可行性。首先,面值退市是一套合理的市場篩選退市機制,應該尊重市場博弈的結果。面值退市也是成熟資本市場所通常採用的退市標準。其次,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公司的經營狀況、管理團隊和內控機制等存在諸多嚴重問題,所以應該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實現優勝劣汰。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來,滬深兩市有17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退市,刷新歷史新高。其中,*ST海潤、*ST眾和、*ST華澤、*ST雛鷹、*ST華信、*ST印紀、*ST大控、*ST神城8家公司被強制退市(其中5家屬於面值退市),*ST上普股東大會決議主動退市,小天鵝等8家公司通過併購重組渠道退市。

“監管層一直在探索多元化退出渠道的退市實施機制,目的在於加快經營不善或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出清,形成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環境。”李湛表示,退市新規實施後,退市家數有所增加,這從側面反映出監管部門對於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絕不手軟,嚴格執行退市,進一步減少劣質股票對直接融資資源的佔比。此外,隨著註冊制改革的推進,資本市場生態逐漸變化,市場各方對完善退市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這將推動退市制度的完善和監管力度的加強。

“出現面值退市的多是基本面較差、公司經營出現問題的公司。今年以來,面值退市增多,說明市場上投資者越來越認識到,好的公司才能夠有長期的投資機會,而垃圾股會越來越被資金所拋棄。長此以往,可以暢通A股退出渠道,推動公司的優勝劣汰,完成市場自我淨化。”李湛如是說。

今年9月份,證監會明確了資本市場12個方面的改革任務,在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方面,提出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

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併購重組退市也成為監管層鼓勵的主流退市方式。

董登新表示,目前,面值退市和併購重組退市成為A股主流退市方式,也跟國際慣例相符。併購重組退市有利於行業整合、公司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或強強聯合,是比較健康的、也是監管層比較鼓勵的退市方式。

李湛表示,與面值退不同,併購重組退市是依法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實現退出,有利於完善上市公司退市監管制度。同時,併購重組退市有利於經濟轉型和引導資源優化配置,為構建有效市場機制起到了有力支撐。“目前監管層修改創業板併購重組規定,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併購重組退市常態化會逐漸形成。”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