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张九龄因得罪宠妃而罢相

据《新唐书》记载,有一次,唐玄宗找张九龄谈心,借故欲废原太子李瑛,改立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杨玉环的第一任丈夫)。如果稍微势利一点,做个顺水人情,点头同意,那么,唐玄宗和武惠妃都会非常感谢他。可是,一生正道直行的张九龄却“不会做人”,在玄宗面前连连摇头,坚称不可,并引经据典地将隋文帝错废太子,终致丧身失国的典故搬出来劝谏玄宗。一看宰相张九龄坚决反对,玄宗便只好把这事暂时搁置起来。

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张九龄因得罪宠妃而罢相

听说张九龄反对,武惠妃又气又急,为了委曲求全,她便忍气吞声,暗中差遣官奴牛贵儿来游说张九龄,求他帮自己一把,并许诺,如果太子李瑛被废,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能被立为皇储,那么,张九龄的宰相就可以长久地当下去。一听这话,“头脑一根筋”的张九龄想都没想,便对牛贵儿一顿呵斥,然后,起身“送客”,并立即到宫里面奏玄宗。

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张九龄因得罪宠妃而罢相

如此一来,太子李瑛之位暂时保住了,但“第一夫人”武惠妃却被他狠狠地给得罪了。而在当时,奸佞险恶的李林甫已经巴结上了武惠妃,并表示“愿护寿王为万岁计”。俩人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经常在玄宗面前无事生非,恶意诽谤,联手陷害、排斥张九龄。

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张九龄因得罪宠妃而罢相

由此可见,拒绝为武惠妃说情,为张九龄不久后的罢相,埋下了祸根。李林甫等一帮奸佞小人也正是由此下手,才最终撬翻张九龄的宰相之位的。

但真正让张九龄罢相倒台的,却是这样一件事。就是他反对任用牛仙客为相,由此和唐玄宗产生了激烈的争执,早就对张九龄气不打一处来的唐玄宗,龙颜大怒,将他从宰相位上拉了下来。

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张九龄因得罪宠妃而罢相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当时,唐玄宗一心想任用善拍马屁,但却大老粗一个的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宰相,张九龄坚决表示反对,认为此人不可为相。

由于觉得牛仙客是个粗人,易于控制,同时,也是为了乘机中伤打击张九龄,李林甫这时便暗中在玄宗面前挑拨离间说:“牛仙客是个宰相之材,张九龄是个书呆子,所论拘泥太甚,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张九龄因得罪宠妃而罢相

在李林甫的煽风点火下,唐玄宗狠狠发了张九龄一顿火,他几乎指着张九龄的鼻子说:“难道一切事朕都非要听你的吗?”但是,即使唐玄宗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张九龄还是伏地叩头说:“臣不敢不尽言。牛仙客目不知书,若当此大任,恐怕不合众望。”

但是,唐玄宗主意已定,不管张九龄怎样面折廷争,最后还是坚持任用了牛仙客,让他当了宰相。而张九龄却因此,罢知政事,改任尚书右丞相。

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张九龄因得罪宠妃而罢相

这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但到了第二年,张九龄举荐的一位名叫周子谅的监察御史,私下里与御史大夫李适之议论,说牛仙客这样无才的人都当了宰相,您作为皇室宗亲,怎能坐视不管?李适之乃唐太宗李世民长子李承乾之孙,一听这话,害怕祸及自身,于是及时向奸相李林甫报告了。

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张九龄因得罪宠妃而罢相

这种事情,李林甫当然抓住不放,于是,添油加醋向唐玄宗“汇报”,唐玄宗怒不可遏,立即将那个周御史廷杖流配。而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贬为荆州长史。

就这样,张九龄被彻底罢免了宰相,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朝廷。

很显然,张九龄的罢相,既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是完全可以预料的事,但是,令人难以预料的是,随着张九龄的离开,大唐帝国也随之结束了它的盛唐巅峰时代。

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张九龄因得罪宠妃而罢相

从史书上看,张九龄是唐玄宗所任用的最后一个贤相,也是盛唐的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之后,唐玄宗再也没有任过贤相,所用的牛仙客、李林甫、杨国忠,一个个全都是奸相。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九龄绝对是唐朝的一个标志性人物,是唐朝由盛极转向衰败的“分水岭”。的确,我们看唐朝,事实上也正是从张九龄这位“盛唐最后一位贤相”的出局,开始才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