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有钱了你会干什么?纵观古今,有钱人置办家业,大兴豪宅屡见不鲜。正因为这一原因,自古以来,深宅大院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也造就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

如今,我们能提上名来得有不少,如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晋商王家大院,从上空来看,规模大得超乎你想象。

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再比如始建于清雍正元年的山东省栖霞市的牟氏庄园,拥有房产5500多间,土地6万亩,册岚12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480多间,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

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而在山东济宁,也有一处历尽沧桑的老宅,叫吕家宅院,位于任城区财神阁街路北,据记载,当时的吕氏宅院,最红火的时候由财神阁路北一直通至文大街路西,楼房瓦舍200余间,也算不小的规模啦。

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吕氏宅院大体可分为三进院落:正宅大门有三个门楹,高台阶上那两扇红漆流丹的朱门,为前会客官厅。第二进院落为会见亲眷之处;穿过正堂三间,分别有上官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均为硬山式建筑,顶部覆灰色合瓦,前有廊,后有厦,正房两侧各设通道通往后院。

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第三进院落为楼院,有两层堂楼一座,上下均为五个门楹,为重檐硬山式建筑,灰色合瓦罩顶,前廊后厦,两端各设耳厦,东西配楼各三间,与主堂楼搭配协调。

宅院西北为花园,里面有堆土砌石垒筑假山,凉亭、环境典雅恬静,院内种植无数海棠、丁香、女贞等奇花异树,显得非常清静优雅。

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吕家宅院,是吕德镇的私人住宅。吕德镇,字静之,系晚清贡生,举孝廉方正,民国初为济宁县众议院副议长,是济宁城内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本家。祖父吕福恒当时已富甲一方,父亲吕庆圻亦为贡生,曾是县议会议员,世居济宁城内财神阁街。

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吕氏早年在济宁祖营商业,曾在金乡县开设“济义典”一处,资金雄厚,规模很大,随后在济宁陆续扩大经营,开设了钱庄、估衣店、杂货栈等。并与洋商订立合同,包销鲁西济、嘉、巨、郓各县的“亚细亚”煤油、“僧帽牌”洋烛,设立“通义公司”,包销英美烟草公司的烟卷等。

当时,吕家二里多长街的街道各店字号均以“义”字命名,统称“义字号”,就在当时济宁城关义字号的商店林立,遍及县城内外、运河南北,有“吕半城”之称。

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吕静之自其父谢世后,继承了全部财产,但他只懂得享乐,对于商业上的运筹并无作为,以致大权旁落,造成各店掌柜割据中饱,加之形势所迫、军阀敲诈、通货膨胀等原因,全部商号一齐歇业倒闭。

1940年,吕家宅院被反动组织“一贯道”道首张天然买下,那时房屋有一百多间。由此,吕家宅院更姓为张,成为“一贯道”的活动阵地,全国各地信徒在此进进出出,一时热闹非凡。

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济宁解放以后,张天然畏罪逃亡四川,后来自杀身亡,吕家宅院便成为了中共济宁市委驻地。1968年市委迁移新址,这里作为市委机关招待所,从此吕家宅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如今,吕家宅院由原先的广厦百间到只剩下原建筑的二进院落,建筑面积1401.6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共济宁市委驻地,1968年,济宁市委搬离后改为招待所。

这里被称济宁“第一宅院”,始建于明清,曾比“太白楼”还有名

走在那条繁华依旧的大道上,看着这座不大不小的院落,仿佛间里面似有古人的影像晃动,然而岁月已不复存在,唯独留下来的是旧式建筑,成为对历史的最好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