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治疗或迎突破,昆明科学家首次实现灵长类大脑原位神经再生

一个昆明科学家团队,将一种崭新的基因疗法应用于非人灵长类猕猴脑中风模型,将脑内胶质细胞原位直接转化为神经元,从而修复受损的脑组织。这意味着,随着人类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而越来越严重的脑中风疾病,或将迎来重大的突破性治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发表文章(署名葛龙娇),披露了这一重大的研究成果。

脑中风治疗或迎突破,昆明科学家首次实现灵长类大脑原位神经再生

中风原理示意图

在世界范围内,中风是导致严重长期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无疑,将导致未来脑中风患者持续增加。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这都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目前,中风治疗主要是针对血流恢复和神经保护,然而,这些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脑中风会引起大量神经细胞死亡,导致脑功能受损,中风幸存者很可能会留下永久性残疾。因此,脑卒中后如何实现神经元的再生是恢复脑功能的关键。

之前,通过对成年小鼠的长期实验,已为人类大脑修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然而,小鼠的大脑与人类的大脑,毕竟在体积、结构和遗传组成上,都有很大不同。

脑中风治疗或迎突破,昆明科学家首次实现灵长类大脑原位神经再生

世界范围内老年人中风几率越来越高

中科院昆明研究所项目团队负责人陈功教授介绍:许多从啮齿类动物研究中获得的成果,都未能在人类患者身上重现,脑中风的临床试验也大都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新生神经元来重塑损伤后的脑组织,特别是缺乏在灵长类动物上的实验依据。

于是,陈功教授带领团队,运用恒河猴脑卒中模型,成功地在啮齿类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人源胶质细胞上均实现了向神经元的直接转化,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垫定了基础。

据悉,这是人类首次在灵长类大脑中实现原位胶质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元,堪称创举。

实验中显示,十只猴子里有七只非常显著神经元增加,但星形胶质细胞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变为更加健康的形态。更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是,有一类对脑卒中敏感的parvalbumin型神经元在NeuroD1处理后受到明显的保护;同时,小胶质细胞相关的应激炎症反应明显降低。

脑中风治疗或迎突破,昆明科学家首次实现灵长类大脑原位神经再生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发表的相关文章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脑内原位神经再生技术不仅在损伤区再生出了新的神经元,同时伴随了微环境的改善,从而保护了受损的神经元,这将有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陈功教授阐述。

近年来,基因疗法在经过长达10多年的沉寂后又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据统计,目前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申请临床试验的基因治疗药物,多达数百种,几个先驱药物已获批。陈功团队所开发的基因疗法与众不同,是通过表达神经转录因子实现神经元再生,也就是由基因疗法介导的细胞再生疗法,有极大的创新性。

他表示:“这一基于非人灵长类大脑修复的研究,大大增强了我们运用基因疗法治疗脑中风的信心,也为将来的临床治疗方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