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常见知识问答!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脑组织的某个部位,因血液供应障碍造成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坏死的过程;其中,血液供应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导致,举几个例子:(1) 脑部大动脉的管腔里面长了斑块(也就是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来越厚或长了血栓,可以导致血供减少;(2) 颈部动脉里面掉下来的血栓或来自心脏等其它部位的血栓,被血流冲到脑部,可以堵塞血管;(3) 长期的高血压等导致脑部小动脉出现病变,甚至闭塞。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常见知识问答!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脑动脉血管由颈部动脉延续而来,进而发出大量的小动脉,小动脉又进一步分出更细的血管,分别为脑组织的各个部位输送氧气、能量等。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的小穿通动脉(可以理解为大血管分出的小分支)的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血管堵塞;这根病变血管所负责的那片脑组织就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坏死,称为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是什么关系?

脑梗死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其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有一种分型叫做 OCSP 分型,这种分型将脑梗死分为 4 类,腔隙性脑梗死就是其中一类。简单来说,「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类型之一,是一种病变区域相对较小的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与脑供血不足是什么关系?

「慢性脑供血不足」这个概念是上世纪 90 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认为是脑供血量低于实际需要的量而引起头晕、记性差等不适症状。参照其诊断标准,慢性脑供血不足不一定存在或导致梗死。

如何快速识别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

什么是垂体卒中?

垂体卒中是指垂体瘤出血,肿瘤体积和内部压力骤然增加,导致额部或眼眶剧痛,视力迅速减退甚至失明,垂体功能低下,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发生休克、昏迷甚至死亡。垂体卒中多发生在体积较大、生长速度较快的垂体瘤。

如何预防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会复发吗?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常见知识问答!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的诊断流程是什么?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的基本处理有哪些?

创伤性脑出血和中风(脑出血)有什么区别?(1)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组织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2)中风性脑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三高」(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多在运动、情绪激动时发病。而创伤性脑出血多由外伤导致。(3)发病年龄,中风性脑出血多发于老年人,而创伤性脑出血发病以青壮年为主。(4)中风性脑出血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创伤性脑出血多合并其他系统的损伤:四肢骨折、肋骨骨折、肺损伤、胸部部脏器损伤等。有脂肪肝的人容易发生中风等心脑血管病吗?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常见知识问答!

什么是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和卒中有关吗?

血管性痴呆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如多发性脑梗塞、脑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等)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患者多有脑卒中史,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在脑血管病后 3 个月内,痴呆可突然发生或呈阶梯样一步步恶化。头部 CT 或 MRI 检查可发现多发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多位于丘脑、额叶及颞叶。

预防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还要在生活中注意些什么?哪些因素可增加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的发病风险?

可增加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因素又称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即只要这些因素得到控制,就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包括高血压、心脏病 (特别是心房纤颤)、糖尿病、异常脂蛋白血症、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及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2)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指可增加脑梗死发生概率但不能通过人为干预控制的因素,包括年龄 (脑梗死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美国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 1.3: 1,我国约为 1.5:1)、种族 (非洲黑人的病死率比白人高 2 倍) 和遗传(父母死于脑梗死, 其后代患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脑梗死患者应戒烟戒酒。此外,也有证据表明,过咸过油饮食、缺乏运动等可以增加脑梗死的患病率。相反的,胡萝卜素,维生素 C 等物质可以降低脑梗死发病率,且即使老年人所能从事的轻度活动如散步,也具有预防作用。

从事哪些职业更容易患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

国内外研究表明,重体力劳动者如装卸工人、脚夫等脑梗死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轻中度体力劳动者,如售货员、司机等。另外经常上夜班者脑梗死的发病率也要高于上白班者,半夜上网不睡觉、通宵麻将也将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只有老年人才会患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吗?

不只是老年人才会患脑梗死,年轻人也有患脑梗死的可能。但老年人比年轻人得脑梗死的几率更高。脑梗死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60.1 岁。研究显示,40 岁以后,年龄每增长 5 岁,脑梗死的发病率增加 1 倍。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患者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哪些年轻人更容易患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

年轻人患脑梗死,又称青年脑卒中,是指 45 岁以下成人发生的卒中, 占全部卒中的 5%~15%。年轻人患脑梗死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高血压。(2)糖尿病。(3)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4)炎症性和非炎症性脑血管病变:如钩端螺旋体病等。(5)心脏疾病:如心房纤颤。(6)脑静脉血栓形成。(7)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抗磷脂抗体:主要包括狼疮抗凝物质、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磷脂酰丝氨酸、抗磷脂酰肌醇、抗磷脂酸等抗体。(10)高脂血症。(11)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和颅内先天性动脉瘤等。(12)吸烟和酗酒。(13)药物滥用:如可卡因、海洛因等。(14)血液系统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镰状细胞疾病、血小板疾病和白血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