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規模最大IPO!——這次世紀迴歸背後的故事

今年港股最重要的IPO,也是迄今為止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IPO來襲,那就是4萬億市值的阿里巴巴,終於在香港以9988的代碼上市了。

全球規模最大IPO!——這次世紀迴歸背後的故事

迴歸香港的阿里巴巴,發行了5億新股,按照IPO價格176億港幣來算,募資了880億港幣,另外還有7500萬股超額認購權。而其迴歸首日的表現也較為不錯,當日漲幅6.59%,總市值超過4萬億港幣,一回香港就壓過騰訊,成為了港股之王!

今年是阿里巴巴成立的20週年,早在1999年,噹噹網和阿里巴巴這些電商平臺同步成立,但經過20年長跑,阿里現在已經成為了電商市場的零頭羊。不過在其發展的歷程裡,其實也有著反覆和跌宕。

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就讓負責B2B業務的阿里巴巴網絡公司以13.5港幣的價格在香港上市。在當年的12月3日,甚至創下了41.8元的歷史最高價。

但好景不長,創下最高價後就一路下行。4個月後的2008年3月就迎來了破發行情,而到了08年10月,更是跌到了3.46港幣。這波大跌行情的背後,與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有關,也與阿里巴巴遲遲未能實現盈利有一定原因。最終到了2012年,阿里巴巴網絡公司以13.5港幣的私有化價格黯然退市,等於把募資來的資金正好又還給了港股市場。

在2013年,阿里巴巴尋求在香港整體上市,但由於港交所當時不能接受阿里巴巴為了保護企業管理控制權的雙層架構,也就是同股不同權的架構。阿里巴巴集團最終在2014年赴美整體上市,募資了250億美元。

港交所遺憾錯過了阿里巴巴這個巨大成長性的企業,但這件事也推動了港交所的改革,向美國學習,認可了同股不同權的制度架構。而在今年9月27日,優刻得成功過會,成為了中國科創板的首家同股不同權的企業。

這裡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要允許企業可以同股不同權呢?因為一個企業的成長往往離不開其創始人和管理層的戰略決策持續性,但又同時需要不斷讓出股份給一些財務投資者或者風投機構以獲取融資。

不斷融資的同時就意味著創始人有失去把控企業戰略控制權的風險,這不僅對於管理層不利,對於那些認可管理層及其戰略觀念的部分投資者也不利。所以美國給一些成長企業設計了一個AB股制度,把涉及企業戰略決策的股東投票權分離開來,讓創始人或管理層持有B股,而風投機構、公眾股東等持有A股,1股B股相當於20股A股的投票權,這樣就讓企業的創始人和管理層可以不用擔心股份在融資時失去企業的控制權。

例如京東的劉強東雖然僅持股15.8%,但卻擁有80%的投票權。而騰訊雖然持股京東18.1%,但卻只有4.4%的投票權。京東雖然股份不斷被稀釋,但控制權卻牢牢把握在劉強東的手上。

而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軟銀持股31.8%,第二大股東雅虎持股15.3%,馬雲及其合夥人近持有10%左右的股份,卻牢牢控制了阿里巴巴董事會,同股不同權的制度保證了阿里巴巴的經營穩定性。

這次阿里巴巴迴歸香港,而科創板也開始允許同股不同權,也折射出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