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共享單車泡沫破裂,各種共享產品或服務概念似乎陷入了沉寂。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武漢有醫院率先試水“共享陪護床”,只需用手機掃碼支付,即可隨時租借,目前已有20多人次嚐鮮,嚐鮮者的體驗還不錯,醫院也有意擴大“共享陪護床”的試點範圍。這種“共享陪護床”似乎翻開了共享經濟的新篇。
共享經濟一度被認為是一個風口,按照這種“風口”論,人類生活就要進入一個共享產品和服務的時代,自行車要共享,汽車要共享,連雨傘、蓄電池也要共享。但前兩年有幾家共享單車運營平臺突然出現押金兌付困難,繼而或經營上難以為繼,或創業老闆變現退出,共享經濟突然就成了從風口上跌落的豬。很多人似乎不再相信共享之說。
“共享陪護床”在醫院的出現,似乎是在“炒冷飯”。但醫院裡有很多住院病人,比如三級醫院按標準必須擁有500張以上住院床位,相應的陪護家屬、護工等自然也不少,目前陪護人員的睡覺問題雖然也被考慮到,但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共享陪護床”就是滿足醫院裡存在的這類需求。
共享的說法現在總給人一種很失敗的感覺,比如共享單車風光不再、共享雨傘氣息奄奄,但這種失敗其實並非單車服務、雨傘服務的失敗,甚至不是共享經濟的失敗,而是概念炒作的失敗。共享單車就是有的創業者與金融市場上的投機客聯手,通過概念炒作吹大市場估值的泡泡,方便自己變現離場。但社會共享某種產品和服務,古已有之,比如賓館、飯店,從本質上說就是人們共享住宿、膳食服務,屬於共享經濟範疇。賓館、飯店固然也有經營好壞的不同,但從來沒有行業過時、失敗的問題,只要從業者認真經營,賺錢也不是什麼問題。
也就是說,共享單車也罷,共享陪護床也罷,“共享”特徵無關相關服務,能否為公眾接受、能否賺錢,也不意味著相關行當會不會從風口跌落下來。共享單車、共享陪護床的確具有“共享”特徵,但說到底,它們就是向人們提供租賃產品和服務。
共享產品和服務並不是憑空的創造,從一開始它就是面臨市場競爭。共享單車上市時,不少城市已經有免費公用單車。現在共享陪護床現身,其實醫院一直就有出租簡易床的服務,共享陪護床的優勢是手續便捷、隨時租用。一切共享產品和服務必須強化服務優勢,強調用戶體驗,賺服務的錢,而非投共享概念的機。
楊於澤專欄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閱讀更多 同花順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