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傳承,中國不及日本

眾所周知,日本領土面積很小,但它卻是世界上擁有長壽企業最多的國家。

公元578年的寺廟建築企業“金剛組”;

公元705年的“西山溫泉慶雲館”;

公元1295年的旅館“法師”;

公元1296年的旅館“千年湯古”;

...

根據東京商工調查公司2018年報告顯示:

全日本超過150年曆史的企業接近22000家!

論企業傳承,中國不及日本

反觀中國:

最古老的企業是成立於1538年的六必居;

之後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號張小泉;

還有陳李濟、廣州同仁堂藥業、王老吉。

中國超過150年的歷史的老店不足10家。

在中國,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是7-8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超過3年。

論企業傳承,中國不及日本

同樣是博浪商海,中日兩國的百年企業數量,差別為何如此巨大?除卻社會環境因素,或許還和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01 專注本業

縱觀全球企業,凡是能持續百年經營的,無一不是專注於本業。比如,創建於1837年的寶潔,一直在做日用消費品;1886年誕生的可口可樂,至今100多年從未遊心他業;全世界最古老的企業,創建於公元578年的日本金剛組株式會社,四十餘代從事寺院建築。中國大多數的企業,剛剛發展起來就要搞房地產、做金融,哪行錢好賺、賺得快就進哪行。百年企業注重匠心精神,中國多數年輕企業注重的是如何賺錢。

02 著力核心競爭力

任何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是在著力於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的。蘋果2015財年實際投入研發的費用為81.5億美元,谷歌是99億美元。曾是全球最大光伏企業的無錫尚德,在成立12年後宣佈破產。很重要的原因是,無錫尚德沒有把精力放在產品研發上,反而是大量低水平建設大打價格戰,整個行業也隨之衰敗。

03 中國不少行業技法密不外傳

中國很多行業巧奪天工的技法是密不外傳的,甚至傳男不傳女;有些為了保密,只有心法,不入典籍,這容易造成失傳;二日本匠人家族非常注重技法的完整傳承和發展,家族中都有非常詳細具體的典籍紀錄。

04 日本注重保護老企業家族信譽

日本人對老企業家族的信譽保護是非常到位的;中國則是把企業當成一個血緣家族的附屬品。日本更多把家看作是經濟或者生活的共同體,家族成員僅僅是這個共同體的附屬品。在日本如果家族企業的接班人是非血緣的,日本人認為這樣的傳承最後的發展要比血緣傳承效率更高。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日本企業能夠長久的原因,非常特殊。

05 慎用資本

上市確實可以提高企業知名度、擴大企業規模,很多創業者都將上市當作企業發展目標。但在日本,長壽企業大多是非上市公司。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多次後悔上市,“上市就要對股東負責,就要追求規模和利潤增長,失去了做事的從容。”娃哈哈也沒有上市,宗慶後的理由是,“沒有通過上市融資的需要”。當然這並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很多公司上市之後發展良好。所以對於一個企業而言,重要的是慎用資本,依據自身情況制定最合適的發展計劃。

論企業傳承,中國不及日本

06 簡拔人才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在日本,為防止子孫不孝導致家業衰敗,很多家族企業都選擇德才兼備的養子繼承家業。中國卻有不少如海鑫鋼鐵的企業,他的破產就與傳承人選擇失敗有著莫大的關係。

創始人李海倉遇刺去世之後,其子李兆會中斷學業回國接管。但他的興趣在資本市場,很少在公司出現。從2003年到2014年,資產近百億的海鑫鋼鐵僅用12年便宣告破產。坊間感嘆,若當初由時任總經理、威望甚高的李海倉五弟李天虎接管,企業命運或將改寫。

日本百年企業雖然多,也並非說日本這種情況就是好的。

在如今口碑、專注、極致、快的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日本也因為基業長青,失去了不少創新機會。所以也有人曾經評價日本就業現狀:你不可能創業,整個社會沒有給創新、創業留下任何縫隙。你舉目四望,這個社會已經成熟到了一定程度,所有可乾的事情大企業們都包了,你唯一可以選擇的生存方式,就是進入職場,最好是進入大企業,然後熬年頭。

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每一個消費名詞都在升級,每一處細節都是IPO級的機遇。新生代的企業家們,更應懷著慾望與理想,致力於成為一家百年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