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传承,中国不及日本

众所周知,日本领土面积很小,但它却是世界上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

公元578年的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

公元705年的“西山温泉庆云馆”;

公元1295年的旅馆“法师”;

公元1296年的旅馆“千年汤古”;

...

根据东京商工调查公司2018年报告显示:

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接近22000家!

论企业传承,中国不及日本

反观中国:

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

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

还有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王老吉。

中国超过150年的历史的老店不足10家。

在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3年。

论企业传承,中国不及日本

同样是博浪商海,中日两国的百年企业数量,差别为何如此巨大?除却社会环境因素,或许还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01 专注本业

纵观全球企业,凡是能持续百年经营的,无一不是专注于本业。比如,创建于1837年的宝洁,一直在做日用消费品;1886年诞生的可口可乐,至今100多年从未游心他业;全世界最古老的企业,创建于公元578年的日本金刚组株式会社,四十余代从事寺院建筑。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刚刚发展起来就要搞房地产、做金融,哪行钱好赚、赚得快就进哪行。百年企业注重匠心精神,中国多数年轻企业注重的是如何赚钱。

02 着力核心竞争力

任何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都是在着力于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苹果2015财年实际投入研发的费用为81.5亿美元,谷歌是99亿美元。曾是全球最大光伏企业的无锡尚德,在成立12年后宣布破产。很重要的原因是,无锡尚德没有把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上,反而是大量低水平建设大打价格战,整个行业也随之衰败。

03 中国不少行业技法密不外传

中国很多行业巧夺天工的技法是密不外传的,甚至传男不传女;有些为了保密,只有心法,不入典籍,这容易造成失传;二日本匠人家族非常注重技法的完整传承和发展,家族中都有非常详细具体的典籍纪录。

04 日本注重保护老企业家族信誉

日本人对老企业家族的信誉保护是非常到位的;中国则是把企业当成一个血缘家族的附属品。日本更多把家看作是经济或者生活的共同体,家族成员仅仅是这个共同体的附属品。在日本如果家族企业的接班人是非血缘的,日本人认为这样的传承最后的发展要比血缘传承效率更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日本企业能够长久的原因,非常特殊。

05 慎用资本

上市确实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规模,很多创业者都将上市当作企业发展目标。但在日本,长寿企业大多是非上市公司。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多次后悔上市,“上市就要对股东负责,就要追求规模和利润增长,失去了做事的从容。”娃哈哈也没有上市,宗庆后的理由是,“没有通过上市融资的需要”。当然这并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很多公司上市之后发展良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重要的是慎用资本,依据自身情况制定最合适的发展计划。

论企业传承,中国不及日本

06 简拔人才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在日本,为防止子孙不孝导致家业衰败,很多家族企业都选择德才兼备的养子继承家业。中国却有不少如海鑫钢铁的企业,他的破产就与传承人选择失败有着莫大的关系。

创始人李海仓遇刺去世之后,其子李兆会中断学业回国接管。但他的兴趣在资本市场,很少在公司出现。从2003年到2014年,资产近百亿的海鑫钢铁仅用12年便宣告破产。坊间感叹,若当初由时任总经理、威望甚高的李海仓五弟李天虎接管,企业命运或将改写。

日本百年企业虽然多,也并非说日本这种情况就是好的。

在如今口碑、专注、极致、快的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日本也因为基业长青,失去了不少创新机会。所以也有人曾经评价日本就业现状:你不可能创业,整个社会没有给创新、创业留下任何缝隙。你举目四望,这个社会已经成熟到了一定程度,所有可干的事情大企业们都包了,你唯一可以选择的生存方式,就是进入职场,最好是进入大企业,然后熬年头。

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每一个消费名词都在升级,每一处细节都是IPO级的机遇。新生代的企业家们,更应怀着欲望与理想,致力于成为一家百年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