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什么,如何防治?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

(1)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

(2)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

(3)鼠疫病人。

怎样保护易感人群

人群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保护。

个人防护:

进入疫区的防疫人员应穿衣裤相连的衣帽,戴口罩,防护眼镜,胶皮手套及长筒靴。不捕杀旱獭、野鸡、野兔等,不剥食旱獭和其他野生动物。接触患者或病鼠后可用磺胺嘧啶或四环素等药物预防。

预防接种:

自鼠间鼠疫开始流行时,疫区居民即应普遍进行预防接种。从事鼠疫工作及进入疫区人员应提前两周预防接种,再进入疫区工作。

感染鼠疫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

鼠疫的临床分型主要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肠鼠疫、眼鼠疫、脑膜炎型鼠疫、扁桃体鼠疫,其中腺鼠疫在临床上最常见,其次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发病急剧,高热、寒战、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促迫,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语等。

目前,鼠疫可应用链霉素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预后,临床上常常会联合其他类型抗生素,如喹诺酮、多西环素、b-内酰胺类或磺胺等。若不能使用链霉素治疗,临床上也可选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

鼠疫疫情是否可防可控?

鼠疫可防可控。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减少暴露鼠疫感染的风险等,可有效防范感染鼠疫。(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