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顶嘴",是成长的开始

诚诚妈妈最近很后悔,她发现10岁的儿子越来越"沉默"。问他早上想吃什么,他总是回答"随便"。就连周末想带他出去玩,征求他意见时都显得毫不在意。

在一次日常陪写作业的时候,儿子说了一句:"反正我说什么,你们也不会答应。"这句话让诚诚妈妈一下子警醒,原来儿子的"沉默",是自己亲手造成。

孩子学会

"少跟大人顶嘴"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聚会,一大家子许久不见的亲戚,围坐在饭桌前聊天。几位男性长辈坐在主位上高谈阔论,一群孩子低头默默地扒着眼前的饭菜。

但凡与长辈意见有所不同,或打断了大人的谈话,就会换来一句"少跟大人顶嘴"的打击。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成长环境,长幼有序、尊卑分明。

"顶嘴"意味着对大人权威的"否定",意味着孩子没有遵守"规矩",意味着会给大人带来许多"麻烦事"。

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明明蹦出一两个字都会开心很久,可不知何时起,又开始架不住孩子的"能说会道",下意识的就会打压孩子。

孩子学会

可正式这样有意无意的打压,逐渐让孩子丧失了表达的欲望,变得沉默寡言,披上"乖巧听话"来保护自己。

实际上,"顶嘴"意味着孩子正在慢慢长大,是值得所有家长开心的一件事。

会"顶嘴"的孩子在思考

晴晴吃饭特别慢,妈妈常常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候就该安安静静先把饭吃晚。

可晚饭时候聊天,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所以下班之后,晴晴的父母也经常会一边吃饭,一边聊聊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

可这个"双重标准"引起了晴晴质疑:"妈妈你不是说要食不言寝不语吗?凭什么你们大人可以吃饭时候说话?"

好在晴晴妈妈没有以"不要跟大人顶嘴"来驳斥。其实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晴晴所说的话证明她在思考。

孩子学会

看起来孩子在"顶嘴",实际上是他们观察生活的结果。他们在对一件事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有别于大人的角度,思考的内容更为直接和纯真。

能"顶嘴"的孩子会沟通

"顶嘴"也是一个技术活。我们成人也深有体会,"嘴笨"的人,给他机会也说不出个说依然。

而能"顶嘴"的孩子,为自己的想法据理力争,多半也锻炼出了不错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思考能力。

孩子学会

敢"顶嘴"的孩子敢于表达

许多糟糕的教育结果就在于,孩子不愿意表达、不敢表达,极度缺乏自信。

而敢"顶嘴"的孩子,大多在教育环境轻松的环境下长大,知道父母在身后支持自己,内心会自信许多。他们不容易受到欺负,就算遭遇"校园霸凌"也不会闭口不谈,而能主动向爸妈倾诉。有充分的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欲望,不惧怕别人的否定与拒绝。一旦遭遇挫折,抗压能力也会更强。

珍惜孩子"顶嘴",要注意什么?

当然,允许孩子表达意见,尊重孩子想法,保留孩子"顶嘴"的权利,也不是任由孩子胡搅蛮缠。

首先,要分析孩子为什么要"顶嘴"

也就是说,孩子"顶嘴"有没有道理。如果孩子有耍赖迹象,不讲道理还硬拗道理,就不能陷入与孩子"辩论"的圈套。

孩子学会

其次,擅于从孩子角度理解

许多道理在大人这里已经是"潜规则"了,可孩子却不能理解,会从更简单、直白的角度看待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需要抛弃固有的思维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就会发现许多事情孩子的质疑和提问,并不是没有道理。

抱着这样的心态,就不会动不动就用"少跟大人顶嘴"来压孩子了。

孩子学会

"顶嘴"这个词带有太多的负面情绪,不如称为"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说:

我们沟通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基于诚实和倾听、最终用令每个人的需求都得意满足的人际关系。

与孩子交流也是如此,不应该用家长的权威磨灭孩子表达的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