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今天和大家聊一部十分冷门的新片,它来自东欧小国白俄罗斯,也是白俄22年以来的首部“申奥片”——

《水晶天鹅》。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片中的女主是个名叫维尔雅的年轻女孩。

她喜欢音乐,法律专业毕业后没有按部就班地当律师,而是梦想成为一名DJ。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她每天都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全然不顾旁人的眼光。

在她看来,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尽快申请到美国签证,从此离开白俄罗斯。

单看这个人设,维尔雅很容易让人想到“伯德小姐”,两人同样是年轻的躯壳下藏着一颗躁动的心,梦想摆脱小镇生活,像鸟一样飞到别处。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但不同的是,维尔雅的离家之心更加迫切。

她所处的时代,白俄罗斯正因苏联解体而经历着尴尬过渡,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一片萧条,年轻人也无所事事,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列宁像前蹦迪打碟

上一代人被迫离开了“工作靠分配”的舒适圈,每天都为柴米油盐烦恼不已;

年轻一辈则不想重蹈父辈的苦难,在这种萧条氛围中,苦苦寻觅着属于自己的发展乐土。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而对维尔雅来说,开放自由的美国,就是她逃离现状的最佳目的地,为了搞定签证,她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筹钱,她又是给自己的衣服缝上名牌标签,拿到二手店里抬价贩卖:

又是偷偷溜进妈妈的办公室,拿走一切能卖钱的东西。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听说面签时要出具工作证明,她跑去花高价伪造了一份。

等见到签证官,再把自己吹成一个销售业绩良好的经理。

但她没想到,自己的计划百密一疏——问题就出在假证明上。

因为后面还有个电话背调,会直接打到工作单位的号码上去……而那个号码,是维尔雅随手乱填的。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这意味着,只要电话一打通,她的骗局就会被戳穿,美国签证随即泡汤。

但维尔雅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她决定硬着头皮继续为谎言买单。

她查到自己乱写的那个号码,地址在一个叫“水晶天鹅”的小镇,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了张车票前往。

目的就是说服电话的主人为她圆谎。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她本以为,这种小事在民风淳朴的小镇,用不了多久就能解决,但没想到小地方办事更不靠谱,之后的几天都被困在了那里。

她先是请求那家的女主人帮自己接电话,但对方正在忙儿子的婚礼,粗暴地把她赶了出去。

好不容易得到允许,可以白天自己过去等电话,结果又发现这家电话欠费停机。

她不得不出钱垫了话费,瞬间变得身无分文。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之后,女主人的儿子帮她找到了落脚的旅店。

但万万没想到,这份好心背后藏着儿子的兽欲,他在自己结婚前夜,粗暴地强奸了维尔雅……

可以说,一心想要逃离故乡的维尔雅,在逃亡之路上直接掉进了另一个坑里。

这个小镇虽然叫“水晶天鹅”,但居民们内心并不纯洁剔透,反而比维尔雅在城里遇到的人还要冷漠自私。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即便她以友好的姿态对待这里的人,还帮电话主人一家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人们始终把她当一个“不检点”的外来人来排挤和嫌弃。

所以到了剧情后半段,你会发现影片的画风一下子从《伯德小姐》变成了《狗镇》。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水晶天鹅》之所以能够成为白俄罗斯的申奥片,独特之处其实在于故事的时代背景。

正如前面所说,女主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历过剧烈变革、但尚未找到出路的夹层时期。

那时,颓丧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呼唤着期盼已久的自由,但这种呼唤中也体现出一丝迷茫。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影片在主线推进的同时,还插入了几个饶有意味的片段——

比如女主妈妈工作的博物馆,经常针对小学生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播放国家历史纪录片。

然而孩子们对这些并不感兴趣,还因为电视坏掉而欢呼雀跃地跑了出去。

再比如女主去邮局交话费的情节,上来就被女职员粗暴地赶去一号柜台,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可等她找到一号柜台后,发现收费的还是那个女职员。

女主吐槽“为啥刚才不能在那边缴费”,女职员也说不出为什么,只能搪塞一句“规则又不是我定的”……

这样的情节无需太多,观众就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独有的社会气场。

一场变革改变了两代人的生活,但这种变化带来的并非蓬勃朝气,整个社会反而被一片迷茫与不安笼罩着。

有的人像女主那样,迫切想要拥抱新的规则,有的人则继续固步自封,被旧的秩序所牵绊。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所以在我看来,《水晶天鹅》既不是《伯德小姐》,也不是《狗镇》。

女主看似年轻不羁可以对抗全世界,但冥冥之中却又总是被一些东西所控制着。

整部电影讲述的,其实就是以女主为代表的青年人,在经历社会变革时遭受的家庭困境、理想困境和性别困境。

在这部电影里,女主的母亲构成了她家庭的全部。

但在日常相处中,母女俩经常因为观念不和产生矛盾。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母亲怀念着前苏联时期按部就班的生活模式,向朋友抱怨女主不知好歹;

女主则一边承受着母亲的不解和贬损,一边又无力解释自己的美国梦。

当这种矛盾屡次升级到无解的争吵时,家庭对于女主来说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她只能一次次选择逃避。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逃避之中,她唯一的寄托便是当DJ的梦想,但偏偏这个梦想也曲高和寡。

女主有一个“搞音乐”的男友,但每当她提起去美国发展的梦想时,男友总是很不屑,只想着如何跟她及时行乐。

女主一次次向别人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那些音乐、为什么想去美国,但每次得到的回应,都只会是别人进一步的贬低和辱骂。

当这种理想遭遇旁人不齿的情况越来越多,女主想逃去美国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因为那里有她憧憬却未曾体验过的自由。

她看似满嘴谎言、到处行骗,其实都是自我保护的假象。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而这趟“水晶天鹅”的意外之行,又让她被迫陷入了第三个困境——性别带来的束缚。

在这个封闭落后的小镇中,女性处于人际关系的底层,她们要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还要对男权俯首称臣,稍不留意就会被污名化。

而特立独行的女主来到这里后,不仅没有打破这种落后的传统,反而深受其害。

比如她在等电话期间,就被这家的女性成员多次要求动手做家务,

比如她明明是一个受害者,却被儿子的未婚妻当成小三……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而当她因为遭遇强暴而四处求助时,也没什么人愿意帮她,因为在这里女性的拒绝没有任何意义……

在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小镇的居民对女主受到的伤害毫不自知,依旧沉浸在封闭排外的状态中,庆祝着新人的婚礼。

可以说,影片的后半段是十分压抑的,女主等到最后,都没有接到使馆打来的背调电话。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不过,这个故事也没有就此一丧到底。导演选择记录国家的这个转折时期,目的也是想要表达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理解:虽经历动荡,但依旧充满希望。

片中其实还设置了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女主人的小儿子克斯加。

当所有人对女主去美国的想法不屑一顾时,只有克斯加愿意听女主讲述为什么会被美国吸引,还会借女主的音乐磁带一探究竟。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相比家里的大人,克斯加从不凭借经验对女主做出道德审判。

当全家人都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女主施暴时,克斯加也冲在最前面为女主打抱不平。

可以说,小镇上只有这个小孩子能够理解女主。

影片结尾,女主默默离开了水晶天鹅镇,而克斯加也和她一起上了车……暗示着新生和改变的希望尚存。

战斗民族版《伯德小姐》,这样的青春过于大胆

你看,即便是在那样一个群体消沉的时代,即便“希望”在大多数人眼中,就像水晶天鹅一样美丽易碎;但只要生活在继续,梦想尚存,只要还有人愿意接受新的事物,迷茫和停滞总会慢慢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