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迈出“细辛不过钱”这个坎

刚接触中医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把最可怕的知识警告给学生:

十八反十九畏要熟练的背下来,说实在其中的有些药物可能一辈子也用不到。但用个附子半夏,药房总是让签字的。

妊娠禁忌用药要记下来,特别是不能滥用的。孕妇腰部以下穴位可乱别扎针艾灸按摩。

也有关于细辛不过钱的,放在头脑中警告,所以对于细辛似乎是不可乱用的。一次超量出事了,就毁掉了。

所以,医生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

细辛不过钱出自哪里?

宋代陈承和他的《本草别说》并不知名,但是他说了句名言:“细辛非华阴者不得为真,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则死”。

中医如何迈出“细辛不过钱”这个坎

网图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沿用其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则死,虽死无伤”。

这句话,倒是刻在了医生心里。“细辛不过钱”,成了一把悬着的剑。这说明,从古到今,医生都特别重视剂量和安全。用药如用兵,可不是闹着玩的。

细辛用量经常的被突破

关于细辛使用,总有不守规矩者,自古都有,而民间医生使用更为惊人。此物是好物,但是好多人不敢用,其实根本问题是:

一是对病症把握不准。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用细辛,所以就想不到用。有些医生一辈子可能就不用这个药。认证准确,用药大胆。

二是怕出事。知道张飞是猛将,披荆斩棘,战无不胜,但是这人总让人不放心,脾气暴躁,喜欢意气用事,所以知道是人才也不管用,怕惹事生非。这样人现实中很多,古往今来都有。求平安,是九成医生的特点。特别是老医生,越老越平安,用药越谨慎。

但是使用的人大有人在,一些谨小慎微用一克两克,意思意思。有的成方在用,也套着用,比如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有前人用了才用。也有大胆起来的,不及剂量,突破十克或达到一两的,其中有些偶然案例,药物包错的结果歪打正着。当然,也有一些胆大的可能用的药不行,以次充好,或者以假乱真,我是见过用徐长卿代替的。

敢不敢突破,是中医的坎

事到如今,细辛又不能不用,总是谨小慎微,如悬利剑;时到如今,老百姓安全用药意识强化,马兜铃酸横空出世,好多人一看开有细辛,就紧张的不得了。这时候,问医生有事没事?谁敢打包票?万一有事,或者可能不是细辛原因,却有个事怎么办?

安全用药,永远在路上。如果没有安全,将生命视若草芥,那什么都可以孟浪,见过一些慢性病患者一天三次吃药,一天几十片,这和滥用细辛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评判结果不同。

熬药有细辛正品的,往往好奇于猛烈的味道,好多人闻过之后突然就没了服药的兴致,这是其中含有黄樟醚所致。到了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医应该多些实事求是的关于细辛的临床观察,以及剂量的探讨。十八反十九畏,细辛不过钱,耐人寻味啊!

所以,细辛需要个讨论

一是药是好药,还要用。在应用上,一定要正确判断,不能滥用。

二是要有安全用药支持。信古人还是信现代,我觉得现代毒理药理价值不能忽略,我不支持小白鼠实验,但有毒药物应该实验,起码减少在人体的直接作用。

三是充分的数据采集。现在使用的医生那么多,微信电脑又很充分,应该有讨论交流平台,但凡使用的要准确的记录下来,甚至包括一些发生纠纷的,从中重新总结经验。

安全用药,用药安全是医生对老百姓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