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吃海塞的你小心大腸息肉哦

大腸息肉是指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的總稱,包括腫瘤性贅生物和非腫瘤性贅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變,與癌發生關係密切,後者與癌發生關係較少。

***日常飲食與大腸息肉***

1、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飲食促進膽汁的分泌,膽汁在腸道菌叢的作用下轉化成次級膽酸,該物質對結腸隱窩上皮細胞有細胞毒作用,造成不可修復的細胞DNA損傷,這些細胞逐步演變成息肉。

2、食物中的膳食纖維不能被降解,會幫助增加糞便量,稀釋腸道內致癌物,促進致癌物排出體外,還能吸附對腸道有害的膽汁酸鹽。如果食物纖維攝入不足,不利於有害物質的排洩,會增加息肉發生率。富含食物纖維的食物,主要有粗糧、蔬菜等;而大魚大肉、精細食物則缺乏膳食纖維。

胡吃海塞的你小心大腸息肉哦

我國人民的膳食以穀類食物為主,並輔以蔬菜果類,所以本無膳食纖維缺乏之虞,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動物性食物所佔比例大為增加。一些大城市居民膳食脂肪的產熱比例,已由幾十年前的20%~25%增加至目前的40%~45%,而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卻明顯降低,所謂“生活越來越好,纖維越來越少”。由此導致一些所謂“現代文明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以及一些與膳食纖維過少有關的疾病,如腸癌、便秘、腸道息肉等發病率日漸增高。

3、長期大量飲酒、吸菸,損害免疫功能,使基因突變,也會增加息肉發生率

***息肉與癌症有多遠?***

息肉繼續生長可變為腺瘤,而腺瘤繼續發展可能就會變成癌。研究表明:至少80%的大腸癌都是從腸息肉一步步“進化”過來的:息肉→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一般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息肉直徑越大改變的機會越高,例如:直徑小於2cm的絨毛狀腺瘤,其惡變率為10%,大於2cm的惡變率則高達53%,尤其需要引起警惕。

2015年,我國新發大腸癌患者竟有37萬人之多,其中19萬人死於大腸癌。所以,預防大腸癌,我們需從其前身——大腸息肉開始。

少數大腸息肉患者會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等。但是,多數大腸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症狀,所以40歲以上的人群體檢時腸胃鏡檢查顯得尤為重要。

胡吃海塞的你小心大腸息肉哦

***得了大腸息肉怎樣辦***

目前阿司匹林等一些藥物可能有助於預防息肉新生,但還沒有藥物能有效治療已形成的息肉。內鏡下切除或手術切除效果確切,是治療的標準。

通常來說腸鏡檢查過程中發現息肉,如果判斷其是良性的、且小於2cm,可以在內鏡下切除;如果懷疑息肉已經惡變或者直徑>2cm一般先取活檢,待診斷明確後做相應處理。

由於腸道環境未改變,發現和切除息肉並不能預防息肉的復發,所以曾經有結腸息肉病史的病人有必要定期複查

胡吃海塞的你小心大腸息肉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