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亲手把孩子推向死亡

【引】

可以说在教育行业这么多年,我做过最大一件错事,就是对一个哭泣的孩子说:“别哭了,你要学会坚强。”

但我当时不知道的是,有多少孩子因为这句话,一点一点变得抑郁,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数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每年有80万人因为自杀死亡,也就是说大约每40秒就有一个人因为抑郁而选择轻生。

因为一个坚强的外表下,是一颗无人理解、遍体鳞伤的心。

我差点亲手把孩子推向死亡

抑郁症患者绝望的内心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他们在笑着,他们同时也在想着自杀”

抑郁症,想要自杀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很多人的思维定式中,有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人,要符合这样一种特定的模样:他们要‘看上去’很悲惨很崩溃,要蓬头垢面,要脆弱不堪,狼狈大哭。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很多抑郁症的人看上去甚至比一般人更“正常”。他们开朗、活泼、健谈,他们笑着,看上去非常快乐。但当他们笑着的时候,却在想着自杀。

2017年7月,林肯乐队主唱Chester Bennington在家自杀身亡。

9月,他的妻子在ins上发了一张他们一家人去海边游玩的照片,照片上的Chester笑的很开心。然而几天后,他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差点亲手把孩子推向死亡

Chester一家海边旅游 来源于知乎

“这是我丈夫结束自己生命的几天前。自杀的想法就在那儿,但是你永远不会知道。”

真正想要自杀的人并不是哭着闹着的,可能上一秒你们还在一起散步,一起放声大笑,下一秒他就默默吞下了安眠药。

真正抑郁的人是笑着的。

他们笑着,是因为你。是因为他们不想让你感到难过,不想你和他们一起痛苦。

他们笑着,是因为觉得没人能帮他们,他们只能自己去应对。

“我只想一个人待着,我只想躺在床上,我不想锻炼,不想给自己做饭。空虚,孤独,沉重,疲惫不堪,一切都那么让人烦躁。我是一个烘焙师和手工艺者,你只看得到我的表面,看不到我内心的黑暗、痛苦与无助。”

而我们,很有可能正是造成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二】“孩子别哭”

如果你问我,对一个孩子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是什么,我会告诉你就是“别哭了,坚强点。”

因为这是在禁止一个孩子表达他的感受,因为你在告诉他哭是不好的,你在教他“伪装自己”。

那天总部教学总监分享了一个上午有关孩子“情绪”的话题。她目前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在其五六年教育生涯中,她阅读了大量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她说很庆幸自己去了解学习孩子的一切,教育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长远的影响。

她说,在孩子情绪这块,我们要像记住1+1=2一样记住一句话——“情绪无好坏”。

她说情绪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东西,就像一出生孩子就知道饿了要吃奶一样,情绪之所以在这么长时间的进化中保存了下来,是因为我们需要它,是因为它是一出生就赐给我们的保护伞。

孩子会哭会闹,是因为他们有情绪了,或者害怕、或者生气、或者委屈,总之,他们在向外表达自己现在不舒服这一信息,这不是他们不懂事或者不坚强,而是自然的生理反应。而一旦我们尝试去阻碍这一自然过程,就如同水开了我们却把出气孔堵上,最终整个水壶都会爆炸。

那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

总监讲了就在最近,她家孩子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她在教她女儿英语,因为一个小小的分歧,她女儿一气之下把书给撕了。

撕完之后,她女儿也知道自己做错事了(孩子其实很懂这些),马上开始嚎啕大哭起来。

我差点亲手把孩子推向死亡

这里各位家长可以想一下,这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哭什么哭?做错事还有脸哭?”“胆子越来越大了,书都敢撕了?”“你还哭?别哭,你说你做错了什么!”

我想绝大部分家长都是类似的反应。

但总监说,自己当时什么都没做,很平静的跟她女儿说:“你先哭,哭完再来找我,妈妈就在旁边等你。”

因为她曾经看到过教育专家说过,这种情况下,有四个不能:1.不能阻止孩子哭泣(释放情绪)2.不能责骂(引起孩子反抗心理)3.不能说理(孩子此刻听不进去)4.不能离开(足够的安全感)

于是她就坐在一旁的沙发上,静静的看书。

她女儿一直在哭,哭了一会儿,叫了声“妈妈”。

总监就说:“恩,我在这里。”

她女儿就又开始哭,不过小声了点,过了会儿又喊了声:“妈妈。”

总监还是回答:“恩,我在,你哭完来找我。”

她女儿变成了啜泣,又过了会儿,终于停下来不哭了,走到妈妈旁边。

“哭完了?”总监问。

“恩。”她女儿回答,此时心情已经很平静了。

“那你说说看刚刚你撕书的行为对不对?”

“不对。”她女儿说。

“那你准备怎么办?”(这里就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又是另外的教育方法了,这里不细说,我其他文章中有详细探讨。)

“把书粘好。”

“恩去吧。”

事情到这里完美解决。且不论其他,我相信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心理健康,甚至比那些表面不哭不闹的孩子更自信勇敢。

因为他们不会认为害怕、恐惧、自责这种情绪是不好的,他们会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三】情绪无好坏,但行为有好坏

如今的我深深感到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愚昧,我一直在尝试着压抑作为人的天性,我让孩子不哭,看似是在让孩子坚强,实则是为了我自己。因为我觉得孩子哭闹很烦,弄坏了我的心情,我用自己是成人的优势去强制让孩子停止哭泣,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体谅孩子的感受。

作为家长或者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不允许孩子有情绪,而是要在孩子有情绪时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毕竟情绪是没有好坏的,但有了情绪,孩子的行为却需要我们引导。

毕竟即使你很愤怒,也不能去杀人放火吧。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告诉孩子怎么样用正确的方法来表达自己,释放情绪。小时候是哭,长大了可以是写日记,也可以是找父母谈心,当然你也可以继续放声大哭,那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但你不能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一个理性的家长是孩子一生的福气。今后的道路上希望所有父母老师都能允许自己的孩子表达感情,永远告诉自己“情绪无好坏”,不要一点点逼孩子走向末路。

我差点亲手把孩子推向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