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錘定音,開發商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或出現,購房者卻連連叫好

國家一錘定音,開發商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或出現,購房者卻連連叫好

最近筆者發現一個驚人的數據,那就是央行發佈了《中國金融穩定安全報告》。數據顯示我國住戶部門槓槓率高達60.4%,接近警戒線,同時個人住房貸款佔住戶部門債務餘額的53.9%,也就是說我國居民的債務一半都來自於房貸,這也就是大家常調侃說到“自從買了房再也不敢過多的消費,不敢生病”。其實我們有時候都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高房價給一般人到底帶來了什麼?房價越來越高,物價越來越高,工資卻一成不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高房價的結果就是買不起房,還得硬著頭皮六個錢包買房,其實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從中得利。


國家一錘定音,開發商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或出現,購房者卻連連叫好


其實對於2020年樓市走向來說,現階段不少機構和專家都給出自己的看法。曾多次命中房價走向的社科院再次預測:一線城市房價先抑後穩,但不排除個體政策影響,例如深圳豪宅稅改革,房價觸底反彈,個別業主聯合抬高房價;二三線城市跌漲並存,上漲可能是由於城市調控放鬆,但下跌卻有城市止跌令託底;四線以下城市普遍下跌。而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未來20%的樓盤值得購買,20%的城市值得投資。同時被稱之為最貴的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我國城鎮化進程還有很大空間,房地產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國家一錘定音,開發商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或出現,購房者卻連連叫好


對於以上的觀點來看,先不要去判定觀點對與否,至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線城市是公認的上漲區,而四線以下城市房價走向在於城鎮化的佈局。事實上對於這一點來說,國家早已一錘定音,從政策風向來看,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頻頻發聲,從“房住不炒”到”房地產市場應該拒絕大起大落”,央行再次重申“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再到刪除房住不炒、保留因城施策,這一系列信號既是造勢又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有一些東西逐漸浮出水面,開發商最不願看到的一幕或出現,主要有以下內容。


國家一錘定音,開發商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或出現,購房者卻連連叫好


一是購房群體斷層或者說有能力買房的人少之又少。在過去的10年時間,我國居民槓桿率從17.9%到現在的60.4%,現在的樓市表面上是房子賣不出去,實則當前購房者手上都沒有錢,再加上央行將資金隔離樓市,幾乎所有環節都將面臨資金壓力,這才是當前樓市最本質的問題。那銀行、開發商、購房者都在喊缺錢,那錢去哪裡了呢?據數據顯示我國居民財富70%都聚集在房產,所以錢不是消失了,而是早已透支。70後80後早已揹負房貸,90後群體陸續也要要面臨買房的抉擇,請問你覺得開發商對90後群體買房有信心嗎?


國家一錘定音,開發商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或出現,購房者卻連連叫好


二是城市走向趨勢和開發商預期形成差距,房貸業務受到衝擊。最近又有不少城市陸續放鬆限購,例如成都發布“支持入駐企業員工購房的通知”,購買直管區範圍內的房子不受社保和戶籍限制。而佛山市出臺政策更為驚人,表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中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才,首套購房不受社保、個稅繳存限制。與此同時不少長三角的二三線城市傳出利率繼續上行、額度告急、暫停房貸等消息,有專家稱這種停貸影響區域進一步擴大,深圳等一線城市也會出現部分銀行暫停房貸的跡象。


國家一錘定音,開發商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或出現,購房者卻連連叫好


對以上兩點現狀來看,不少開發商陷入僵局,在買漲不買跌的固定思維影響下,或許房價下跌還遠遠不夠。對於購房者來說卻連連叫好,一方面是開發商極力想要扭轉局勢,不排除會製造契機,例如以往較火的特殊房型、特價房源;另一方面是在租賃市場、公租房、人才房等住房形式多元化背景下,買房不再是有房可住的唯一形式,更重要的是買方市場早已佔據了主動地位,就以我一朋友買房的例子來講,掛牌價直接砍價20%,中介工作人員卻勸業主不要盲目拒絕建議後續再商量,這一案列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市面上屢見不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