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醫生講知識:治療哮喘,排痰是關鍵

現代醫學認為哮喘的發病因素非常複雜,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所以對哮喘的治療一般都會針對具體症狀去進行緩解或控制,止咳、平喘、消炎都是類似的道理。雖然看上去見效很快,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病的問題。

沈醫生講知識:治療哮喘,排痰是關鍵

實際中很多的哮喘是怎麼引起的呢?

起初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咳嗽,但是用了一些壓制和收斂的藥物,讓這個最初的痰沒辦法排出去。又擔心身體虛弱,需要補一補,於是就再吃一些厚膩的補品,這些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又變成了痰飲。

這些痰反覆的累積,就很容易形成伏痰,也就給了哮喘產生的機會。對發作期哮喘的藥物治療,需要進行辨證。

沈醫生講知識:治療哮喘,排痰是關鍵

中醫上把哮喘大概分為三類:寒性哮喘、寒熱錯雜的哮喘、熱性哮喘。

有寒的哮喘,不能以清熱解毒為主。下面再說說中醫對哮喘的認識:

中醫是從內因和外因,也就是“本”和“標”兩方面來認識哮喘的。內因,就是本,主要指的是肺、脾、腎三髒的不足,導致痰飲停留在肺部,形成伏痰,意思就是隱藏的很深,並且很頑固的痰。

外因,就是標,主要指的是感受到的外邪,比如說風寒、風熱、一些特殊的刺激性氣體(花粉、霧霾等等),或者吃的一些食物,這些外邪引動伏痰,誘發哮喘。

沈醫生講知識:治療哮喘,排痰是關鍵

寒性哮喘的具體表現是:

怕冷、吐白色或清晰的痰液、面色不紅潤、蒼白、舌質淡,舌苔白。引起寒性哮喘的一般是風寒,這時候可以使用一些溫肺散寒,祛痰平喘的藥物,讓痰飲順利的排出。

臨床上更常見的是寒熱錯雜的哮喘。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症狀中又有寒證又有熱證。那麼為什麼會又有寒又有熱呢?

痰液在體內呆的久了,就像垃圾堆長時間發酵生熱一樣,會鬱而化熱。

寒熱錯雜的辨證比較複雜。可能怕冷,流清鼻涕,但同時痰又可能是黃的,嘴巴比較紅,這就是有寒有熱的表現。

沈醫生講知識:治療哮喘,排痰是關鍵

那這種情況下的治療就不能以清熱解毒為主,而是要以溫肺化痰為主,幫助痰飲排出,同時可以輔助用一點清熱的藥物。

現在市面上針對哮喘的藥物,從中醫的角度看大多數都是清熱解毒的。寒熱錯雜哮喘的孩子服用這些藥物之後,症狀都會有改善,還可能效果會很好,但實際上它們的原理都是:把人體向外排痰的力量壓制住了,表面上看就讓人誤以為哮喘好轉了。

正確的中醫治療不以控制症狀為目的,關鍵是讓痰液順利的排出,有些孩子服藥過後甚至可能會出現哮喘加重的情形,這就是人體正邪鬥爭比較劇烈的表現,如果繼續服藥排出痰液,哮喘就可能真正得到緩解,而且不容易復發。

沈醫生講知識:治療哮喘,排痰是關鍵

哮喘發作期,要幫助伏痰排出去

發作期是患者肺部有伏痰,感受到外邪以後,痰飲阻滯氣道誘發的,治療應以驅邪為主,一定要讓這個伏痰排出體外,這個是最重要的。

這個時候的咳嗽,喘粗,是人體正常的排邪反應,是人體努力的想把肺部的頑固痰液吐出來的表現,所以說在治療上,千萬不能夠強行的止咳平喘。

沈醫生講知識:治療哮喘,排痰是關鍵

現在好多人一見到哮喘、咳嗽就巴不得一秒鐘就止喘,於是就用上了一大堆抗生素、激素類的藥物。當下的哮喘發作倒是很快止住了,但是痰還是停留在肺部,下一次稍微受涼或者有點刺激性的味道,就會很容易再次發作。這樣反反覆覆,身體體質就會越來越差,這些藥也越來越沒有用,最終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吃藥是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讓人體的正氣與病邪鬥爭,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而不是藥物直接作用於病邪。所以,恰當的治療不但不會對身體有副作用,反而可能幫助增強體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