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家長:還能重新選科嗎?老師:不行!同學:憑什麼

高二上學期快要結束了,同學經過半年的學習,對自己進高二時的選科進行了反思。尤其是部分同學經過期中考試的檢測,所選的科目根本不是自己的菜。於是乎,同學要重新選科,當家長問到老師,老師卻是一口反對。

高二期末,家長:還能重新選科嗎?老師:不行!同學:憑什麼

同學由高一進入高二時,不論是傳統高考還是新高考,都經歷了一次生死的選擇,也就是選擇高考科目。選科時理由很多,但最基本的一是自己的優勢,物理學得好就不會去選擇歷史;二是自己的興趣,打小就喜歡歷史就不會選擇化學;三是最為理性的選科理由,那就是就業的前景。也許還有更多的原因左右著當時同學的選科,但經過半年的學習,發現“豐滿的理想卻擋不住骨感的現實”:所選的高考科目不是自己的菜。

高二期末,家長:還能重新選科嗎?老師:不行!同學:憑什麼

選了物理,發現班上同學的物理特別棒,自己那點優秀是落後。牛頓運動三大定律總是讓自己處於迷糊之中,電力學更讓自己一直像觸電一樣,物理太難。每一次的作業題總是完不成,正確率也不是特別高,期中考試物理在班上墊底,自己的優勢科目分班後成了劣勢科目。學不好了,對物理這個科目的興趣也逐漸減弱了。

高二期末,家長:還能重新選科嗎?老師:不行!同學:憑什麼

悲摧呀!

同學大膽地告訴家長,高考所選科目自己學不下去了,要重新選科。家長不是老師,更不是教育專家,陪著孩子找到了老師。老師的回答是什麼呢?老師:物理難,歷史更難,今天選物理,明天選歷史,後天還選什麼科目呢?再說高中還只有一年半了,選來選去時間允許嗎?遇到困難就退縮,以後走上社會怎麼辦?

高二期末,家長:還能重新選科嗎?老師:不行!同學:憑什麼

老師把問題像球一樣又踢給了家長與同學,其實答案也出來:選會選,哪一科還不是一樣!真一樣嗎?

同學是這樣認為的:重新選科不一樣!為什麼這樣說呢?同學認為:一不讓重新選科,違背了新高考改革的本意。新高考之所以改革,就是同學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權利、培養自主選擇的能力。最初選科就有多種方案,選錯了更要允許同學重新選擇。二是重新選科,是因為自己實踐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發現所選科目的學習存在著諸多困難。選科本身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樣一件事,水深了一定要折回來,難道一定淹死不可嗎?三是重新選科更有利於自己的學習與發展。痛苦地學習與快樂地學習,哪一個更好,所有人都清楚。

高二期末,家長:還能重新選科嗎?老師:不行!同學:憑什麼

當家長與同學對重新選科提出這樣一些理由時,老師還是不會同意的。難道是因為同學現在的選科更有優勢嗎?如果有優勢,那為什麼還要重新選呢?同學質問老師:重新選科,你們是怕麻煩,因為要重新調整班級;更怕引發潘多拉魔盒,如果更多的同學要重新選科,一則為工作添加很多問題,二則將直接影響高考的成績,畢竟高二快過一個學期了。

高二期末,家長:還能重新選科嗎?老師:不行!同學:憑什麼

同學、家長:老師們怕麻煩,沒有認真地考慮同學的訴求;老師:恰恰是為了同學的利益,所以運用專業的知識解決同學的訴求。你說呢?

高二期末,家長:還能重新選科嗎?老師:不行!同學:憑什麼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阿武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