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養老這件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澳洲養老這件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想象這樣一個社會:五個人之中至少有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青壯年的勞動力日益減少,一半以上的70歲老人不得不為了生計而工作,沒有高額存款根本不敢退休。

以上形容的並不是日本,而是70後、80後、90後都很有可能要面對的未來的澳大利亞。

近期,澳大利亞財政部長Josh Frydenberg在《澳洲金融評論報》上發表文章,解釋政府為什麼一直以來強調要實現預算盈餘,這不僅是為了短期需求,更是為了能夠幫助政府應對長期挑戰,特別是澳洲人口老齡化會是令經濟出現"嚴重不穩定"的因素。

儘管有移民注入"新鮮血液",但是澳洲還是和所有發達國家一樣,無法避免地要遭遇老齡化問題。

澳大利亞的老齡化程度究竟有多高,這意味著整個社會將如何轉變?每個人都希望能有一個富足平靜的晚年,在澳大利亞怎樣進行財務規劃,才能在人生的後半程過上自己期待的生活?博滿金資首席分析師魏睿昊為您解答。


每5年增加近百萬老年人 澳洲老齡化全球第七

在財長Josh Frydenberg這篇名為"澳大利亞必須為老齡化人口做好準備(Australia must prepare for an ageing population)"的文章中明確地指出:

2002年發佈首份《代際報告(Intergenerational Report)》時,澳大利亞65歲及以上的人口250萬,佔總人口13%,而目前這一人口已激增至目前的16%,達到400萬人。

按照聯合國現行標準,即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超過7%就視為老齡化社會,澳洲早就遠遠超過這一標準。事實上,根據世界銀行的排名,澳大利亞的全球老齡化程度全球排名第七。

澳洲養老這件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而和老齡人口增加形成對比的是,澳大利亞的出生率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8-2 ,始終沒有超過人口增長所需要的2.1。

相比2002年,目前澳大利亞人口的中位年齡為37歲,增加了兩歲。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增加至81歲和85歲,位居全球第六位。按照目前的趨勢,每過4年,澳洲人的中位年齡將增加一歲。

當然,由於澳洲是移民國家,年輕的移民們多少緩和了老齡化問題帶來的各種社會和經濟問題。畢竟移民的中位數年齡為20至25歲,比總人口的中位數年齡低了十多歲。

但從長遠來看,在這種趨勢下,勞動力負擔問題將越來越嚴峻。因此財長在文章開始就"痛心疾首",呼籲生產力必須提高。

且不論,財政盈餘對解決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是否有切實的作用,所有人都無法迴避的是,老齡化確實會造成巨大的經濟問題。

伴隨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變得更加長壽,勞動力負擔的65歲以上老人從1974-75年的7.4:1減少至2014-15年的4.5:1,在未來40年中估計將下降至2.7:1,也就是平均三個工作的人就要負擔一位老人。

人們將不得不工作更長的時間。在過去五年中,65歲及以上人群的工作參與率從12.3%增加到14.6%,而這一數值在20年前還不到6%。


澳洲真的是養老天堂嗎?70後想退休可能需要等到70歲

一直以來,華人都將澳洲視為很好的養老地。這裡自然條件宜人,社會福利系統完整。然而,近幾年,澳大利亞本地人卻有前往海外,尤其東南亞國家養老的趨勢。

魏睿昊指出,其中緣由無非就是:澳洲的養老成本越來越高。

據澳洲行業養老金協會(Industry Super Australia,ISA)2015年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將近半數在未來40年退休的澳洲人將面臨養老金短缺的局面。

雖然澳洲政府一直為65歲及以上的老人提供收入補助——養老保障金(Age Pension),但近年來隨著領取補助的人越來越多,該項目的年齡限制越來越高。

澳洲養老這件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對於目前年齡在40到49歲的70後而言,恐怕要工作到70歲才行。至於80後和90後呢?

而且,從政府提供的金額來看,這一養老保障金真的只能保障最低水平生活。根據ASIC統計的澳大利亞各州家庭平均周花費,維多利亞州為1430澳元,新南威爾士州則為1525澳元。而老年伴侶獲得的每兩週1407澳元養老保障金,也遠遠低於上述兩州的平均水平。


澳洲養老這件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而老齡化帶來的經濟方面的挑戰不僅於此。

財長Josh Frydenberg的文章提到,12月將發佈的澳洲政府中期預算更新和明年的《代際報告》都有數據證明,在未來40年內,將有880萬澳洲人老去,並不再支付所得稅。而15-64歲的人口將僅接近60%,意味著澳洲的稅將基越來越小。這也就是為何需要更多人工作更長時間。

政府所能提供的福利,恐怕和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相應地,其他方面的社會福利恐怕也很難避免不受影響。

而在即將到來的2020澳財財富高峰論壇上,澳大利亞行業養老金協會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Anthony就將對澳洲社會未來所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


嬰兒潮一代65萬澳幣才能體面養老,千禧一代恐難"舒適"退休

也許不少人會認為,自己並不依賴政府養老保障金生活。畢竟對於收入較高的人群,工作時長期繳納的退休公積金(Superannuation,也稱養老金)才是晚年生活的主要來源。

可一方面,在澳洲可以領取退休公積金的年齡也在不斷延後。

澳洲養老這件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另一方面,退休公積金是否能提供給人"a decent life"(體面生活),也需要根據年齡重新衡量。

根據澳洲養老基金協會(Association of Superannuation Funds of Australia)在今年年初公佈的數據,一個體面舒適的退休生活,至少需要65萬澳元以上的退休金,而且前提是有自己的房產。

對於67歲退休的澳洲人,如果擁有自己的房產,且身體相對健康,那麼夫婦想要過上舒適退休生活,每年需要60,977澳元,單身人士則需要43,317澳元,而這一金額每年還將以1-1.5%速度增長。

澳洲養老這件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20年後,65萬澳元就將增加到近80萬澳元;40年後,則將增加到近100萬澳元。

這僅僅是對於目前退休的嬰兒潮一代(baby boomers)而言。這一出生在二戰後1946年至1964年的世代,經歷了澳大利亞經濟快速發展的五、六十年,常被認為是"最富有的一代人"。緊著他們之後的X時代(Generation X,1965-1981年出生)和千禧一代(Millennials,1982-2000年出生)恐怕就沒那麼幸運了。

在2019年德勤關於千禧一代的年度調查中,顯示千禧一代對於事業、生活和周圍環境普遍存在焦慮和悲觀情緒。

澳洲養老這件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魏睿昊認為,這主要出於以下原因:首先,他們可能無法擁有父輩所獲得的工作機會——穩定以及合理的工作漲幅。

其次,近20年的房價增長遠遠高於正常通貨膨脹率和收入增長,這和他們父輩購買房產的1980-1990年代完全不同。沒有自住房意味著大部分收入可能都需要用來支付租金。

千禧一代並不像父輩那樣喜愛存款,為了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他們更傾向於貸款,這進一步增加他們購房的難度。而沒有房產和存款的保障,讓他們的退休生活恐怕要蒙上一層陰雲。


如何為自己規劃,為下一代計劃

魏睿昊認為,養老問題的一個核心就是兩個字:缺錢。對於個人而言,主要分成兩個部分。

一方面,是對於自己職業的規劃。無論是從事專業工作,還是創業做生意,都需要長期規劃,以確保未來有持續性和發展性。

另一方面,是對已有財富的規劃:

澳洲養老這件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其一,選擇恰當養老基金和投資方式。增加養老金供款是一回事,獲得保值增值則是另一回事。你可以研究下基金收費、投資業績和投資戰略,以確保你的基金向你努力存錢一樣努力為你守錢和掙錢。絕大部分養老基金會自動將賬戶金額用於混合型資產投資。

其二,長期儲蓄。距離退休還有將近20-30年,可以將自己的日常收入規劃一小部分作額外的養老金供款。

其三,合理投資。不同的投資組合可帶來明顯的投資差異,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合理選擇。這也是2020澳財財富高峰論壇的主要議題,如何在目前澳洲的經濟狀態下,選擇市場上不同的投資產品。

在澳大利亞的中國人有一項"先天優勢":中澳兩國經貿往來頻繁且多樣,不同的週期會出現不同的投資機會。從早期的原料進出口,到澳洲大盤中概股的產生,而現在包括醫療健康、金融科技等方面的都出現了很多機遇。這往往是有跨國生活經驗的人才能捕捉到的契機。

當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除了養老,還要面對如何將財富傳承下去的問題。這也需要進行及早規劃。將一套房子留給子女,和將價值百萬的投資組合留給他們,其中不同的不僅是理念,還有各種法律和稅務問題,都需要及早合理安排。在澳財峰會中,也邀請到知名家族辦公室的掌門人來傳授經驗。

澳洲養老這件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這是一個轉變的時代,宏觀經濟確實有很多令人憂慮之處,機遇和風險交織,希望與焦慮重疊,多做一些準備,才可能從容應對變化和挑戰。


(歡迎訂閱澳財網,我們將不斷為您提供優質的全球宏觀經濟分析和澳洲財經資訊)

注: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Shutterstock,Inc.授權澳財網使用,請勿單獨轉載圖片。本文中的分析,觀點或其他資訊均為市場評述,不構成交易建議,僅供參考,投資時請謹慎決策,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