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古河镇:村建制调整整合旅游资源助力乡村发展

宜宾新闻网12月2日讯(罗彬凌 记者 方勇)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建制调整改革中,长宁县从253个行政村调整减少到140个村,形成一类村28个,二类村30个,三类村82个,特色村33个。古河镇在村建制调整改革中加大对特色村的调整,整合旅游资源,从而助力乡村发展,农民增收。

长宁古河镇:村建制调整整合旅游资源助力乡村发展

幸福村党支部在七洞沟了解景区运营情况。(宜宾新闻网 方勇 摄)

今年31岁的罗圣,于2010年退伍回到家乡古河镇原和乐村后,筹资100多万元开办了一家农家乐。2016年6月,他又接过父亲的班,当选为原和乐村的党支部书记。在村建制调整中,他又被选为调整后的幸福村党支部书记。

“两村合并之后,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得到相应的实惠。”长宁县古河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罗圣说,在就业方面可以解决本村劳动力200余人在景区务工,同时将引导农民工和当地村民在景区沿线开设农家乐,让土特产能够就近销售。

调整后的幸福村,由原来的幸福村与和乐村合并,是二类村,原和乐村拥有蜀南花海4A景区,原幸福村拥有七洞沟4A景区。调整后的幸福村,一村拥有两个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和融合文化旅游资源。

长宁县七洞沟旅游风景区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亚樯说,两村合并后比过去更有利于发展,更有利于大家合作,比如说牵涉到的流转土地问题,一个村就比两个村更好开展协调统一。

“两个村合并之后,有利于景区旅游资源壮大,两个景区形成互补。”长宁县蜀南花海景区营销部主管王慧文说。

长宁古河镇:村建制调整整合旅游资源助力乡村发展

罗圣(左)了解景区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宜宾新闻网 方勇 摄)

村建制调整后对两个景区的发展更加优化了,但如何让当地的群众也能吃上“旅游饭”,共同增收致富呢?当选后的幸福村党支部成员在支部书记罗圣的带领下,走村入户了解民意,知晓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他们发展旅游出谋划策。

“下一步打算依托蜀南花海、七洞沟国家级4A级景区的旅游资源,抓好农旅结合,整合现有的土地资源,在景区沿线发展成规模的垂钓区域和精品水果采摘区,带动跟多的农户增收。”罗圣满怀信心地说。

在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中,长宁县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广为酝酿,初步制定了“资源整合一批、产业带动一批、城镇覆盖一批、组团发展一批”的“四个一批”合理化布局原则,以“大带小、强并弱、小加小”3种具体操作模式,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古河镇根据省市县要求,结合实际,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邻、地形相近、产业相融的原则,进行了村建制调整,由原来的13个村整合减少到现在的9个村,每个村都根据实际合理做出了产业规划。”长宁县古河镇党委书记张今说,下一步将按规划充分整合资源,做强做大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为全县乡村振兴贡献古河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