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赵世军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把抓好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痛点、焦点、堵点、难点问题,动真碰硬、销号整改,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取信于民,让群众近期有感受、远期有期盼。
消除痛点,啃下“民生硬骨头”。针对部分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人才缺乏、人员配置不均衡,医疗器械配置不齐全,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卫健系统深入开展以“营造优美环境、创建优良秩序、培育优秀队伍,着力解决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问题,围绕质量评医护、围绕管理评班子和围绕服务评医院”为主要内容的“创三优解三难促三评”活动,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县医院帮扶11家乡镇卫生院,县中医医院帮扶8家乡镇卫生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对新修的4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2万元的办公和诊疗设备;为2012年以前建成的40个村卫生室各配备2万元的办公和诊疗设备;为10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10台DR影像机,给6家乡镇卫生院各配备1辆救护车;招聘合格村医33人,卫生院派驻村医18人。针对教育资源配置不优问题,为11所学校新建校舍0.79万平方米,硬化校园1.85万平方米,新建教师周转宿舍32套;新招聘教师89人,安排87人到乡村薄弱学校任教。
针对城区部分机关单位、住宅小区、居民住户供热不正常问题,成立城区供热专题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整改意见建议3条,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现场督办2次,县住建局派驻专人督促供热企业延长供热时间,提高供热质量,确保城区供热正常。针对平襄镇河南村142户宝兰高铁征迁户安置点未通暖气问题,经与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多次协商沟通,同意暖气管道穿越宝兰高铁4号涵洞,加快施工建设,解决群众难心事。针对农村中小学冬季供暖质量差的问题,完成12所学校清洁能源取暖改造,拨付100万元保障今年冬季已完成煤改电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正常供暖。
破解焦点,解决“便民老大难”。针对政务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落实不到位问题,按照“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要求,完成政务大厅升级改造工程,设立3层办事大厅、108个办事窗口、40个后台办公位,将45个部门249项办理事项集中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18个乡镇332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全部建立便民服务点,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镇(乡)村干部当起代办员,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
完善集成服务模式,设立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办税服务、社保医保等办事区域和“综合受理窗口”,70%以上的服务事项实现“受理一个窗”;县政务服务大厅配备智能取件柜等智能终端,建立运行24小时自助服务区,政务服务“网上办”“码上办”“指上办”“自助办”不断深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受理办件3812件,办结3568件;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梳理汇总证明事项873项,取消112项,镇(乡)村便民服务点全面推行马上办、代着办、领着办、流动办“四办”工作法,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群众一趟跑”。
针对卫健系统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问题,全县统一选择安全的电子健康卡识读设备配备基层医疗机构,统一推广应用电子健康卡,全面完成县妇计中心、18家乡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31所村卫生室电子健康卡启用工作。针对城区停车场配套建设滞后问题,设置固定停车场7处,在北街、东城路、西关市场东口两侧、滨河路两侧设临街临时停车位548个,建成居民小区停车位14884个,在宏安壹品、水墨兰苑等8个住宅小区规划配建停车位5336个。
疏通堵点,打通“最后一公里”。针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涂乱画等市容乱象,组织多个职能部门联合,采取专项整治、日常巡查、错时值班、蹲点守勤等方式对市容乱象集中整治,清理超门店经营685处、流动摊点305个,规范车辆停放56辆,查处违规拉运道路遗撒车辆19辆,铲除“牛皮癣”2200余处,粉刷涂盖“牛皮癣”600余平方米,查扣沿街叫卖流动小喇叭12个,设立夜市1处,取缔沿街“小火炉”43个,治理露天烧烤点8处,办理违法违规案件10起。
针对西关综合市场商户乱摆乱放、排水不畅、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拆除违法搭建彩钢房212间4552平方米,清查“僵尸”车辆21辆、出入通道4个,清除外围占道经营40多处,疏通下水管道4处,硬化老化场地1处,清理卫生死角13处,取缔垃圾堆放点4处、新建垃圾堆放池1个,全面取缔店外活禽屠宰行为,开展露天线路专项整治。
针对户外广告牌和店铺门头牌匾“杂乱旧烂”现象,排查确认违规广告牌18个,一律依法取缔,备案审批许可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材料、高标准安装广告件20件;由通渭籍书法家题写牌名,统一设计,统一安装,拆除更新沿街商住楼一楼门头牌匾252个,亮化改造旧牌匾楹联346个。针对违法建设问题,立案查处81起,其中制止违法建设行为31起,督促自行拆除15起,依法强制拆除35起,清拆违法建设面积24000多平方米。针对公交、出租行业交通“乱象”,依法查处出租车违法违规行为 29起、公交车5起、班线客车12起、非法运营车辆2起。
攻克难点,突破“脱贫中梗阻”。针对解决4.8万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通过送教上门落实重病重残适龄儿童义务教育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99.4%、基本医保参保率达10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69户,督促十三五期间2796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档立卡贫困实施户稳定搬迁入住,拆除旧房2278户,自来水入户4173户,改造完成村级管网冻管198.5公里,全力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短板弱项。
针对贫困户产业没有全覆盖,产业规模和人均纯收入不达标的问题,在历年实施到户产业项目的基础上,配套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539套、户均年收益2700元,配套村级光伏电站6609KW、带动搬迁群众2203户、户均年收益2500元,配套养殖暖棚1980座,深入实施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新能源、劳务“六大特色产业”和小庭院、小家畜、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覆盖工程,保持每户至少有1项脱贫主导产业和2至3项辅助产业,确保产业规模、家庭人均纯收入“双达标”。鸡川镇、新景乡针对苹果产业发展链条短、党建引领不够强等问题,注册认证了“陇头红”商标,打造了“新景山地金果”“鸡川苹果”特色品牌,新景乡建成总库容5200吨的果蔬冷藏气调库10座,健全了服务体系,鸡川镇与福清市对口帮扶单位积极衔接,与鑫旺林果专业合作社签订销售订单280吨。
李家店乡围绕苹果管理粗放的问题,聘请甘谷县苹果专家实地指导,并与陇川镇菜子村党支部建立了帮扶对子,为祁咀村培训了一支30人技术服务队。新景乡针对今年苹果市场疲软、销路不畅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衔接帮扶单位共商解决实策,特别是姚河村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市邮政局信息畅通、物流快捷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帮助果农网上销售优质苹果780吨,实现增收405.6万元,其中865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245.3万元。陇山镇针对群众黄芪销售信息闭塞、渠道不宽,增产不增收的烦心事,组织群众代表赴陇西中药材市场考察对接,及时引进陇西客商现场收购,已出售黄芪7800吨,实现药农增收4524万元,其中431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344万元。
閱讀更多 中國縣域經濟報 的文章